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对于《荷塘月色》一文的结构艺术,金志华先生是这样分析的:“《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型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笔者认为,金先生关于《荷塘月色》一文内外结构呈圆型的观点值得商榷。《荷塘月色》的外结构诚如金先生所言,表现出圆型结构的典型特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首尾圆合,而且语句上的呼应也十分明显。但作品的内结构并不具备圆型结构的特征。所谓内结构,就是作品的深层结构,“即作品的情绪及内在逻辑结构”。“对于非叙事性作品,内在结构可能是以情绪或意识作为主线。”(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2.
美点赏析古今中外,月光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虽然是一句笑话,但外国散文《如幻的月光》一文为我们展现的的的确确是异域梦幻般的月光。在这里,“松枝”能“抚摸月亮的  相似文献   

3.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4.
自然纯朴中见真诚──谈杨林勃的散文创作李玉莲杨林勃是承德近年越来越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位诗歌、散文作家。《散文百家》、《九州诗文》、《河北文学》、《山西文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她的散文近200篇,诗歌近300首。尤其是随着诗剿心灵的辐射》,散文集《采花归来...  相似文献   

5.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的文眼,因为正是由于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先生才想起在月夜里去看看日日走过的荷塘,才能看到静谧恬美的荷塘月色。而在分析这个文眼时,以前的老《教学参考书》一般是从两方面解释的,大意是说,朱先生那几天心里之所以“颇不宁静”,一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谈到散文时,常常有文眼之说。所谓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主旨的关键语句。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五篇散文中,《绿》、《荷塘月色》、《蒲公英》、《故乡的榕树》都能找到文眼,而《灯》却找不到。《教学参考书》上回避了这一点,《语文基础训练》上说“《灯》采用象征手法,主题蕴含在全篇之中”。意思是说《灯》一文中没有表示文眼的语句。那么《灯》一文中真的没有表示文眼的语句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月,阕也》中说:“月是不能长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本是同一个月啊!请以“圆与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多维思考②多角选材③立意鲜明④题目自拟。提示:月圆月缺,月盈月虚,所变的只是月光,而非月亮本身。或圆或缺,或盈或…  相似文献   

8.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虽然归有光散文题材窄狭,常从身边琐事,尤其是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但因环境的熏染,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行文中的衬托四法颇能体现其娴熟的为文技巧,独特的艺术匠心。一、以喜衬悲清姚鼐评《项脊轩志》说:“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作者在文中亦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中的“多可悲”处,正是用“喜”来衬托的。作者抒发的是对世事沦桑、人生变故的凄苦悲凉的情绪,流露伤感情调,但却以“多可喜”来衬之。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有两个圆,其中一个圆固定不动,另一个圆与这个固定圆不滑动地相切滚动,如图1.当动圆绕着定圆滚动到某一位置时,这个动圆自转的周数是多少?应怎样计算?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说法一《中小学数学》(教师版)2003年第9期《也谈“滚动中的‘玄机’”》一文的结论是:“如果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n倍,则小圆不论是沿大圆的内壁还是沿大圆的外壁滚动,它转过的圈数都是(n 1)圈.”说法二《中学生数学》2004年第4期《由硬币自转几周引发的思考》一文的结论是:“若定圆的半径是滚动圆的半径r的n倍时,则滚动的圆绕固定的圆外切滚动一周,滚…  相似文献   

11.
感悟散文的“神”是阅读散文的关键。如何感悟散文的“神”呢?一、整体感知,捕捉“文眼”“文眼”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构思布篇的关键。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能体现文章主旨在语句,它往往是...  相似文献   

12.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与立意《时钟》:是一篇立意深邃、构思新颖、语言隽永的散文,最初发表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尼日戈罗德报》,是高尔基早期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俄国人民日益觉醒、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期。高尔基正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代,成为俄罗斯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冰心曾说,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比较自由,很容易拿来抒写自己当地当时的激感,轻快灵活,可长可短”;《樱花赞》一文正是作者一九六一年在日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之后,通过在金泽市访问时所见所闻的记述,对于“自己当地当时的激感”的抒发。本文的精讲导读拟着重引导学生体味、理解作者的这种“激  相似文献   

15.
柔软     
<正>[导读]朱以撒的散文是当下散文园圃中非常别致的一种。“书法之余,写点散文以为清玩”,创作的非功利性,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格外逍遥轻松的姿态。在那些思想活跃、语词清逸的文字背后,我们常常能触摸到他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沉思,对古典精神的皈依与持守,以及在艺术哲学层面上对和谐、宁静、虚空、闲远、蕴藉、质朴、古厚、简洁等审美意识的偏执。朱以撒的散文缘情而发,缘事而鸣,他的近期散文常围绕着某一特定的主题展开哲学思辨式的表达,试图从寻常背后挖掘出不寻常的社会、人生意义和奥秘。《埙在苍凉幽远中》《徐徐绽放》《穿过逝水流年》《北朝,北朝》《兰亭情结》《走出长安》《归来兮,唐风》等篇目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柔软》一文,朱以撒借助芦苇这一寻常意象,抒发了欣赏生命、感叹生命和珍视生命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是一篇思辨色彩很浓的生活散文。  相似文献   

16.
我在辅导学生课内自读《一往情深疏而不散——也谈谈<项脊轩志>》一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时,有几个问题感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想求教于专家。一、什么叫“不完整的题材”? 文章第一段说:“遇到不完整的题材,作者需要更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一例。”显然是说《项》文(简称,下同)的题材原本是不完整的,得力于归有光把它们组织起来,然而历来专家学者公认《项》文是一篇古代散文,而散文的题材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笑一哭,没有听说写散文有题材是否完整的问题。对于散文来说,不知怎样的题材才叫做“完整的题材”? 二、什么叫材料的“天然联系”?为什么要把《项》文归为“地方志”或“人物志”?  相似文献   

17.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切中肯綮,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评点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小品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记得我第一次上《想北平》时,还是按…  相似文献   

18.
从“田伟现象”看家庭教育湖南省职教研究中心刘显泽自从《光明日报》1995年11月17日刊发了《归来吧,妈妈》一文后,“田伟现象”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笔者在生出许多感慨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一个15岁的孩子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倒,相反充满了...  相似文献   

19.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中散文占有一定的分量 ,因此教师如何教好散文 ,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 ,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有三十载 ,对散文教学有自己的体会。我认为中学生初读散文 ,难于把握其要领 ,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文中寻眼” ,即让学生抓住“文眼” ,找准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历来 ,优秀的散文中大多设有“文眼”。所谓“文眼” ,晋人陆机在《文赋》中作如下解释 :“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 ,必待之而效绩。”“文眼”就是作者“立片言而居要”的语句 ,它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