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Miedema理论和几何模型相结合,通过用Miedema理论计算YCuMg合金中相应的二元合金的形成焓,采用几何模型预测了YCuMg三元合金液态和固态合金整个成分范围的形成焓。计算结果表明,MgYCu液态合金中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形成焓数值增大,由于Cu的原子半径比Y和Mg要小,因此在固溶体中弹性能的贡献比较大。计算的液态形成焓与实验测量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其符合的程度优于Zhang等人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用欧阳义芳等人的研究成果普适分析型的嵌入原子模型(GAEAM),确定了铁(Fe)和铕(Eu)的嵌入原子模型参数,并用这些参数计算了它们的单空位形成能、双空位结合能、弹性常数、结构稳定性以及在[100][110][111]面上的表面能,还计算了Fe和Eu两个元素构成的二元无序合金在整个成份的范围内的形成焓,以及它们的声子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预测Zr-Al-Cu三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范围,运用扩展的Miedema模型计算了Zr-Al、Zr-Cu和Al-Cu二元合金的形成焓,结合Toop几何模型,并以Zr为非对称组元,计算了Zr-Al-Cu三元合金的形成焓值.计算结果表明,利用ΔHamor-ΔHss≤-2可以较好地预测该体系的非晶形成范围,而且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作者最近导出的解析的bcc结构的嵌入原子模型计算了由V、Nb、Ta、Cr、Mo、W和Fe等7个bcc结构元素组成的21个合金系统的中间化合物A_3B、AB、AB_3结构的形成焓,计算得到的形成焓跟Watson等人用经验能带理论得到的结果、Colinet等人用集团方法得到的结果、Miedema等人用经验热力学理论(Miedema理论)得到的结果、以及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计算分析了焓相等和滞止焓相等情况下毛细管中R22节流特性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并将两种情况下所选取的毛细管与真实制冷系统毛细管比较。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滞止焓相等才是毛细管绝热节流的基本特性,而绝热节流焓相等的理论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6.
利用作者最的导出的解析的bcc结构的嵌入原子模型计算了由V、Nb、Ta、Cr、Mo、W和Fe等7个bcc结构元素组成的21个合金系统的中间化合物A、B、AB、AB3结构的形成焓,计算得到的形成的焓跟Watson等人用经验能带得到地结果、Colinet等人用集团方法得到的结果、Miedema等人用经验热力学理论得到的结果,以及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对电子束刻蚀的亚微米矩形阵列坡莫合金NiFe薄膜系统的铁磁共振 (FMR)研究及对矩形阵列不均匀退磁场和铁磁共振谱进行的理论拟合 .计算出样品的有效磁化强度M ,回旋磁比γ以及兰德因子g等参数 ,并且得出了共振场与所加磁场方位关系的理论曲线 .结果与实验曲线一致 .研究证明矩形单元导致了单轴平面磁各向异性 .本文还发现了在外磁场加在垂直于膜面的方向时 ,在主共振峰的低场侧出现了一系列规则的卫星峰 ,并对这一系列的子峰出现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对电子束刻蚀的亚微米矩形阵列坡莫合金NiFe薄膜系统的铁磁共振(FMR)研究及对矩形阵列不均匀退磁场和铁磁共振谱进行的理论拟合。计算出样品的有效磁化强度M,回旋磁比γ以及兰德因子g等参数,并且得出了共振场与所加磁场方位关系的理论曲线。结果与实验曲线一致。研究证明矩形单元导致了单轴平面磁各向异性。本还发现了在外磁场加在垂直于膜面的方向时,在主共振峰的低场侧出现了一系列规则的卫星峰,并对这一系列的子峰出现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试析辛提卡的语言博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提卡提出语言博弈理论旨在建立一种能用于系统分析或摹拟人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理论。这一理论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基础,它把形式逻辑的模型集合建构看做一种特殊的博弈活动,用’寻找且找到博弈”描述以现实为对象的语言活动,并刻画了两咱博弈之间的联系。“寻找旦找到博弈”不同于运算,它的结局不是预先可断定的,而这一博弈规则是制约着语句F的整个证实过程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的特性参数,概述了它的激发方式及仿真方法,并对其形成、发展及若干重要应用进行了描述.旨在为全面认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和进一步研究亚波长结构中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光子器件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单取代烷烃RX(X=Cl,Br,I,NH2,NO2,CHO等)分子结构分为两个区域R和X来提取分子结构参数,从三方面影响因素:烷基R,取代基X,R与X相互作用,来定量关联RX气相生成焓.获得了51种已有实验测定的单取代烷烃RX气相生成焓,并以碳原子个数Nc,取代基X对单取代烷烃RX的气相生成焓的贡献Ec-x,取代基电负性Xp,取代基极化率P,与取代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个数α-H五参数为变量,建立定量结构-气相生成焓相关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外推能力,对单取代烷烃的气相生成焓进行预测,结果与测定值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识别和连接来发挥功能的,阐明连接的驱动力及机理对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发挥有很大帮助。文章对三种蛋白质连接的模型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对三种模型的驱动力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强调了蛋白质的连接是由热力学的熵焓互补平衡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Rasch模型和IRT在学生成就测验统计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ch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的诞生推进了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的变革。大多数学者认为,Rasch模型就是三参数IRT模型的特例。其实,Rasch模型不同于项目反应理论,其数据必须符合模型的先验理论。研究利用基于这两种理论假设开发的软件Winsteps和Multilog对学生成就测验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两种理论模型数据分析结果的异同之处,并探讨Winsteps软件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在101.325kPa下甲醇-水、水-丙酸、甲醇-丙酸3个二元系在不同液相组成时的沸点,并用间接法Tpx推算了甲醇-水、水-丙酸、甲醇-丙酸3个二元系的汽相平衡组成y.3个二元体系活度系数的关联分别用Wilson模型、NRTL模型、Margules模型和Van Laar模型进行关联,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它们的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同时,用这些模型参数来计算它们的汽相组成y.所得的液相活度系数来计算3个二元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焓函数G^E/RT,并且研究的所有体系之间不存在共沸点.计算的沸点温度与实验的所测得的沸点温度吻合良好,由面积积分法检验这些模型参数计算的3个二元体系相平衡数据得到很好的热力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经济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是指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农产品的生产状态向生计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状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个从微扰理论出发得到的含有斥力项和引力项的状态方程计算6个二元系统的临界曲线,这些曲线一直延伸到很高的压力和温度.分子间力采用方阱模型,在势能计算的混合规则中仅需3个可调节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运用状态方程预测的临界曲线、临界压力-组成关系以及摩尔体积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就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发展经济学史上,最先系统地提出二元经济结构这一概念的学者是刘易斯。1954年,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派》上发表了题为《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中的发展模型。其后,费景汉和拉尼斯等学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理论,从而形成刘—费—拉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此后,虽然有乔根森等学者对刘易斯等人的理论提出批评,但在如何界定二元经济结构这一概念的问题上,刘易斯等人的理论仍被普遍加以接受,成为目前发展经济学中占居主导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格化管理理论构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体系,运用Arena仿真软件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体系进行建模和仿真,设计出相应的仿真逻辑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分配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机构,结合算例设定与参数赋值并适当修改模型中的相应参数及模块设置,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对于模拟职业教育资源分配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类推理机制的说明主要有两种理论,分别是心智模型理论和心智逻辑理论。利普斯的心智逻辑理论构造了一个近似于一阶逻辑的人类演绎推理的形式规则(PSYCOP)系统,来描述依据命题联结词和量词变量进行的推导过程,并用Prolog计算机程序来模拟和检验该理论所描述的人类推理的心智过程。该理论的核心优势是去量词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可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一元价值谓词“好”、“坏”和二元价值谓词“更好”之间的关系出发,首先回顾了偏好逻辑中用二元价值谓词定义一元谓词的各种方案。然后,文章介绍了vanBenthem利用语境从一元谓词定义二元谓词的工作。文章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语境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了两种逻辑的方法刻画语境。本文重点给出了语境的模态语言、语义模型,并对涉及语境变化的三条有效规则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