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语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又有人提出:“授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各有其道理,但说的是同一点,就是自己会学,在自学中不囿于传统,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更应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总结出“获疑先学——有惑再释——自查巩固——质疑创新”的“自学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行为结构图式为:“教师→组织学习→学生←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指导。一、教学主要的程序1、获疑先学。这是指在教师设置的几个基本问题下,学生自己读书,尝试解疑。要顺利…  相似文献   

2.
王继承 《教书育人》2007,(5):112-11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陆小燕 《考试周刊》2010,(8):221-22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当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这才是根本。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洋思中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市前几年实行的“自学、引导、反馈”教学法及2010年我们正大力推行“15+20+10”教学法,这些在近来新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注重课前学生的自学。那么.在起始学习的自学环节中,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高效自学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说法道出了教学工作的真谛,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自学,正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独立探索知识,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主性发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陈德明(江西省宁冈县教研室343500)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强调领会大纲、驾驭教材、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指导学习方法少.这种只强调“教”而忽视“学”的现象是一种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故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在教学中发现,刚上初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语也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中学教学也十分强调学生自学的重要性.洋思中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市前几年在教学上实行的“自学、引导、反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吴国元 《教师》2011,(33):122-122
有的学者认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不仪关注发展,还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合理性)……课堂教学由“教”与“学”两大主体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生在享受和愉悦中学习、进步、成长呢?一位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A3):181-182
<正>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再恰当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性极差,依赖性极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12.
“逐句讲解”不如“授之以渔”。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古汉语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下面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学不得法,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看”,养成先读书、再思考、后读译注的习惯。其实,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初步了解的。读不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理…  相似文献   

13.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能力,这才是根本.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在此,将笔者的体会与所得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曾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研究教的同时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习方法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法、提高能力的做法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教体委教研室(472000)王梅雅教学是师生的双方活动,教师教之有方,学生学之有法,双方配合默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彝族地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语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鱼”仅使受鱼者获利一时;而“授之以渔”,则会使人受益一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英语听力课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教会他们“渔”的方法。尤其对于彝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注重其特殊性。在听力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活动之一,地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去学之,去受之,去用之,再学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授人以渔”不如在师生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在亲身体验中会渔。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法指导的实际是“授学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目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总结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