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对流传热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核心内容之一,在对流传热教学过程中探讨分析出多种辩证关系,如:复杂内容和简单形式、实际计算值与虚拟热边界层膜厚度、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等之间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思路,培养严密逻辑思维,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ANSYS大型分析软件引入传热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实例进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将难以捕捉的传热过程生动、直观地呈现,有助于学生对抽象传热过程和传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和网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导热实验虚拟仿真软件.软件包括平壁、圆筒壁、球壳、等截面直肋、二维矩形区域5个仿真实验模块.其中二维矩形区域温度场以含内热源、非稳态和4个边界均对流传热为基础进行模拟,软件可分析导热体几何尺寸、物性参数、内热源和热边界条件等对温度场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稳态与非...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研究了封闭方腔自然对流传热问题,并基于场协同理论分析了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关系,进一步深层次分析了协同角场同速度场、温度场、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展示了不同瑞利数下方腔自然对流速度场和温度梯度的协同效果,着重探讨了各物理场对封闭方腔协同角的影响规律,同时表明以协同角为评价指标,可有助于改善局部的传热效果,从而深层次理解强化自然对流传热的机理,为实际工程的传热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源动态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道传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的内、外边界条件,进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并采用拉普拉斯数学方法计算求解,得到空气经地下风道传热的计算公式。随后,建立地道传热环境的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动态传热边界条件加入求解。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实际测量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源动态传热的特点,以及应用地下风道传热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各种型式肋片在辐射—对流—导热联合作用和变热特性参数条件下,稳态和非稳态传热时的通用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为编制通用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MATLAB仿真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中。简要介绍了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MATLAB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利用MATLAB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参考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频率电源作用下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负载R和C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值计算仿真。理论和仿真计算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对最大功率传输问题知识点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建模思想以及数值计算方法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重点讨论微分方程教学时的模型建立以及解析解和数值解的问题。以简单的热水冷却过程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培养学生应用微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MATLAB软件得到该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使学生加深对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的认识,指导学生具有应用计算软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模拟采油井筒油套环空传热过程,搭建了环空对流换热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环空对流换热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两部分组成。以环空空气和内管热水进行对流换热实验为例介绍了所需工质、仪器和对流换热测试方法,实现了科研项目和教学实验的紧密结合。环空对流换热实验的开设可以加深学生对环空对流换热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在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