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自安史乱后,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地方上形成了藩镇体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和斗争,是中晚唐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讨论唐中央的削藩以揭示这一矛盾的全貌;并从而对安史乱后唐王朝能够在藩镇割据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其中央政权达一个半世纪之久作进一步的说明。一藩镇之存在,根本原因是因为藩帅握有一支独立的地方军队。因此控制军队是唐中央削藩的首要措置。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爆发后,诸道观察使多兼任节度使或都防御使、都团练使.监察行政权与军事权合一.形成新的意义上的藩道,习称藩镇。而诸州也以刺史兼任州防御使或州团练使.于是.传统的以刺史为核心的行政机制与新的防团使职体系并行。为规范地方统治秩序,代宗大历十二年五月罢诸州团练使,与此同时.却保留了藩道团练使。藩道团练使置而不罢,唐朝廷的主要考虑是,当时中央与东南的关系以及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势,也虑及唐代藩道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王武俊谥"忠烈",其三次叛唐的行迹显然不符合此谥号之本意,唐德宗赐谥王武俊"忠烈"乃是出于宣传教化的考虑,希望将身为成德军节度使的王武俊为所有藩镇树立忠君爱国的典型,以期藩镇将领的归化,重建唐朝的统治秩序。另外,也反映出唐德宗对河朔藩镇政策的调整,唐朝西北形势趋于严峻,唐廷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对河朔藩镇进行新一轮的讨伐,只能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由武力削藩转为招抚、怀柔,甚至是姑息,赐谥王武俊"忠烈"便是朝廷缓和与河朔藩镇关系、维持相对和平现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吉甫谥号之争实际上并不是谥号用字的分歧,其本质乃是唐廷淮西政策之争:张仲方反对李吉甫得谥“敬宪”,主要理由是唐廷在淮西之役中陷入僵持且前景黯淡,身为宰辅的李吉甫因主张开战应负主要责任,其实质是对淮西之役以至削藩政策的不满,即认可吴元济仿河朔藩镇自立,唐廷中部分官员也持此种观点,这与削藩之论格格不入;唐宪宗贬黜张仲方而特赐李吉甫“忠懿”之谥,则传递出宪宗对淮西之役的肯定,并预示了削藩政策在日后宪宗朝的贯彻。  相似文献   

5.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最大的古典皇家建筑群,其在清代皇帝治理国家和统治藩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正是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修建为主线,对清代皇帝的施政理念和理藩政策做进一步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所谓大唐帝国自安史乱后实分为两部、河北藩镇成为胡化戎区的论断,如实反映了唐代朝野特别是唐皇朝直接控制地区的社会普遍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藩镇一律排斥"周孔文教".除了外来的士子,当地有儒学传统的家族仍承习"世业",从而使得政治军事上似乎"自为一秦"的河北藩镇,仍以文化为媒介与长安皇朝保持着内在联系,墓志资料所见成德镇的情况即为实例.  相似文献   

7.
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后期参加平叛的唐军主力河东、朔方等军先后发生兵变 ,旧时史家以为是主帅处置失当所致 ,这种说法欠妥。其实这场兵变是中央与地方藩镇矛盾激化的表现 ,而非个别将士为了某种私欲所为。同时也说明肃宗为首的中央已着手对地方藩镇的军队进行整饬 ,以防新的离心势力出现  相似文献   

9.
从滥赐铁券看唐朝政权的衰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券是封建帝王赏赐功臣的一种享有某种特权的凭证。有唐一代政府频繁地赏赐功臣铁券,借以嘉奖其为保卫社稷、维护皇权所做出的贡献;安史之乱后,又不断地赐予有叛逆图谋的藩镇节帅,试图安抚其心,阻止叛乱。前者反映了唐代皇帝对功臣的日渐依重,后者则反映了唐政府对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的优容和姑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从其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不难看出唐朝政权日渐衰微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在春秋三传等上古文献材料中,"以"作为动词具有"带领"这一义项,是"帅"(或"率")的同义词."以"和"帅"在"带领"意义上的区别有四1."以"可以涉及个体的人或动物,"帅"则不能;2."以"的带领意义有时是强制性的,或特指"押着","帅"没有这种用法;3."以"涉及的对象可以是物品(置于运载工具之上),"帅"一般不涉及物品;4."以"、"帅"用于军队时,"以"可以涉及本国军队、外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帅"则只涉及本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而不涉及纯粹的外国军队.  相似文献   

11.
现有电大系统是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电大系统是由中央、省、市和县级电大组成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经过35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在资源整合、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体制机制、能力质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开放大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由开放大学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决定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使建立开放大学新体系更加必要和迫切。开放大学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处理好现存系统和新体系的关系,平稳过渡,有序衔接,防范风险,以推动电大系统战略转型为目标,重塑体系架构,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京西北藩镇是唐王朝为防御吐蕃侵扰长安和控制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而组建的地方藩镇。它既受唐王朝特殊照顾,又受其特殊控制,地位不同于其他藩镇。在中晚唐,京西北藩镇保护和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唐王朝维持统一局面的军事柱石;还是决定南衙北司之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后,强藩割据成为中晚唐最大的痼疾,而中晚唐的文人对于藩镇问题却态度不一,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而在科举过程中的不同际遇是造成中晚唐文人对藩镇态度分野的重要原因。科举是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但每年科举之后文人就会被分为及第与落第两个群体,以此而入朝为官的必然会支持朝廷,而屡考不中的难免会失望,心生怨恨,敌视朝廷,这也就造就了文人对藩镇的不同态度。探讨文人对藩镇的态度有利于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藩镇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法制和民主的缺失。对此提出4点建议:第一,实现中央对地方平等的放权,调整我国目前混乱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第二,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第三,确立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渠道和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控以及地方对中央的反向制衡;第四,引进民主机制,确立中央权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大一统政治现实的理性觉识,本有划策之才的吴梁藩府士人开始了对自我策士身份的消解,表现出谏止藩王"阴谋"以缓解藩王与汉廷对抗的共同心态。因处于藩府特定的政治境况中,邹阳、枚乘等人变口谏为文谏,并在文谏中采取了非直语的微谏方式,开始了由口辩之士向文辩之士的精神转型。藩府士人变战国权略之术为两汉赋家之才,表明了中华民族经战国分裂、秦末变局、汉初藩国谋乱而即将进入真正大一统的汉武盛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腐败有着其存在乃至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旨在探索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法治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省级文学期刊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期刊体制问题、办刊理念问题和缺乏个性化特色问题。省级文学期刊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就得利用目前自己的优势,在体制上激活,在办刊理念上转换角色,同时,为了使刊物具有生命力而突出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选择的胆量和勇气。同时,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充满了盘根错节的矛盾,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从而制约着体制的创新。为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制度结构体系,需要突破对原有制度的"锁定"状态,探索体育制度创新的路径。这些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的体育制度创新;社会主导型的体育制度创新;政府与社会互补型的体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语文课程不论是教学体制还是教学方法上均存在诸多问题,要想使大学语文课程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探索一条适合21世纪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明末御史监军金毓峒在保定殊死抵抗大顺军,城破后于三皇庙内投井自尽,李雯为撰《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并叙》.此铭是了解明清易代之际保定历史的珍贵文献,虽因大量化用经典之语,但都是巧妙地围绕关于"井"的典籍来写,又能紧扣金毓峒之死节事迹,故能意在言外,颇为耐人寻味,同时也体现了李雯作为清初"贰臣"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