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职思政课堂文化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来说很重要.经过研究发现,高职思政课堂文化的应然属性有以下方面:政治性与学术性、通识性与职业性、主体性和针对性、预设性和生成性、审美性和技术性.用这些应然属性观照高职思政课的实然状态,可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案,其运行机制及其机制的机理蕴涵着经济法最基本的四对相关属性,即社会公共性与政治偏好性、公共认同性与法律强制性、普遍性与回应性、应然性与实然性。这四对属性是我们认识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经济法基本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实现经济法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理论起点,应该重视其应然性和实然性两重属性。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准确贯彻它,使实然教育目的符合应然教育目的的要求,实现实然教育目的向应然教育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并呈现为结构生态,其文化属性有其深刻的根源性依据:生命存在及其超越性与文化的源初关联、文化蕴含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思想文化的创新性生产的统一,而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的文化机制则涉及文化“应然”价值与“实然”目标相互转化并潜在着诸多悖论,由此提示了高校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逻辑,即:促进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融合,强化核心价值认同;坚持生活化与超越性的统一,提升理性辨识能力;推动文化场与公共性的融构,涵育深沉家国情怀;保持治理性与体制化的协同,塑造健全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案,其运行机制及其机制的机理蕴涵着经济法最基本的四对相关属性,即社会公共性与政治偏好性、公共认同性与法律强制性、普遍性与回应性、应然性与实然性。这四对属性是我们认识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经济法基本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实现经济法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而偏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一概予以否认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此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科学性之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辩证统一说缺乏彻底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侧重说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二者的关系需要重新构建。修正的辩证统一说将政治性分为应然的政治性和实然的政治性,应然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具有高度统一性,实然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存在可能的背反性。该观点有效解释了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指明了出路,因而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不仅能给教师提供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二者却在实然状态上产生了背离。笔者试从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与应然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重构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发展达到实然和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德育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价值关系作为德育与德育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有三个层次即可能的价值关系、应然的价值关系、实然的价值关系。设计应然的价值关系必须以可能的价值关系为基础。德育实践的宗旨是将合目的性、体现科学性的应然的价值关系转化为实然的价值关系,同时它具有检验应然的价值关系的设计是否科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和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意义重大:既有助于纠正文化研究中非意识形态化和泛意识形态化的两种偏见,又有助于探索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上,“应然”与“实然”相对,是指应当有的状态。强调培养创新精神是青年教师培训的“应然”价值目标,一方面说明提出这一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必然性,另一方面说明培训只是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从“应然”到“实然”,还须青年教师自身努力和具备相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的有道制定能指导教学和评估学生学习,明确预期的教学应然状态。课堂教学表现出的实然状态能让教师审视目标指导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再设计能使教学的实然结果更加趋于应然的预期。文章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为例谈教学目标的应然与突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双重需求.在世俗实然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广泛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道德应然层面上,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然存在和应然状态,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双创”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创客课程的实施情况,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目的及三重属性勾勒了创客课程的“应然之意”,其次通过对中、东、西部5省(市)中小学创客课程实施的调查来刻画其“实然之态”,再次通过“实然”与“应然”的对比分析为创客教师有效开展创客课程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创客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其中创新实践性、技术融入性、经验课程性是其三重属性。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创客课程普遍存在重“技”轻“创”、课程边缘化、教学技术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机构对创客教师专业发展观照不足、学校对创客课程价值定位趋于功利、教师对创客课程本质价值认识有待提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中小学创客教师应以教育的本质为基点,注重培养自由、完整、个性的人;融合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注重创客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明晰技术之于教育的价值,将技术由“遮蔽”变为“解蔽”手段。  相似文献   

16.
众多学者充分论述了课程文化的定义、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批判的课程文化观、课程的多元文化观、课程文化的后现代观以及课程的文化要素等诸多方面,其中,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课程文化的批判研究,我国对课程文化研究则多从“实然”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着重于相应的理论阐释,缺少探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而课程文化研究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需要研究课程文化本身蕴含的生产主体、消费主体、评判标准等价值属性,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17.
“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中外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自19世纪中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用法哲学的理念梳理西方法学史上著名的法学思想家和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流派对该问题的认识进程,对于全面认识“应然”与“实然”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和有效追求法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的应然诉求所产生的大学改革中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本质观的重新审视。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可以看到,大学的本质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是一种基于对大学实然状态的分析所得出的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这种大学本质观所揭示的学术自由性和受控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处理好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关系是推动大学改革发展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核心主体。“双减”背景下,教师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双减”对教师提出的教育应然性要求与教育实然性教学相互博弈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影子教育衰微,教师课堂增压;囿于路径依赖,教师作业创新受阻;课后服务叠加,教师负担增量。对此,寻求可行路径超越当下应然性与实然性博弈过度偏向实然的状态是可为之策。故而应积极赋能教师,提课堂之质;内外联动,助教师之创;协同共育,减教师之负。  相似文献   

20.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