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份,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感悟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可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感悟是没有一席之地的,教师注重的是:讲授、训练、作业、考试等一些有形的东西,对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这些无形的东西往往是忽视的。在…  相似文献   

2.
数学感悟学习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分,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感悟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  相似文献   

3.
万志超 《教学与管理》2007,(10):121-122
直觉思维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实现认识上的飞跃。直觉思维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实现认识上的飞跃。直觉思维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可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是没有一席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数学,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姚俊兰 《山东教育》2021,(11):26-27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不是靠教师讲解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培育发展起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得到的,是感悟的结果,是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综合素养的养成。学生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思考,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因此,教学活动中真正宝贵的东西是学生的经历、状态、体验、感悟,是思想、思维,是眼光、见解。  相似文献   

7.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顾祯 《广西教育》2012,(17):77-77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可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及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陈春花 《考试周刊》2010,(57):83-84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滋生体验的欲望;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分,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感悟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  相似文献   

11.
李宗玲 《广西教育》2012,(22):22+24-22,24
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主张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从而达到获取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笔者在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对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在知识“完成”之后,能引导学生对刚刚学习的过程来个回顾,就可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方法的感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体验,进而悟出一些关于学习乃至人生的大道理,让学生“鱼”“渔”兼得。  相似文献   

13.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努力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数学是,实现在体验中学数学。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深化理解,升华情感作了尝试.就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深化谈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数学知识本身所负载的探索过程、丰富背景、理性精神、方法策略等,把数学还原为学习者的经验与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理解,在辨析中内化。可见,实践和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因为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精彩的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深切的体验与深入的思考,对数学本质进行深度感悟,进而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适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将课程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对问题进行有效变式,让学生多层次...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结合"圆周角"课堂教学实践,阐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与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经历数学概念与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思想方法的提炼过程,感悟数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培芳 《福建教育》2009,(10):55-56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通过对数学活动的深刻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打造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因数学而智慧。现结合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暨第二届“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的课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应用中丰富数学体验,在猜测、归纳、推理中发展数学思维,进而在不断的体验与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