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缺乏一定的规则加以约束是不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通过以下三点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循序渐进中,强化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家园合作中,发展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
小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习得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幼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发展为一名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幼儿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必须改变以往在家庭中散漫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些集体生活的常规意识,包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和他人相处方式等等,这些良好的规则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小班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对他们的引导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我们将基于游戏、肢体、儿歌和标志四个部分来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积极地转变理念、创新方法。本篇文章主要谈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在一个规范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钱静 《教育现代化》2005,(10):34-34
幼儿园是幼儿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站,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规则意识。通过规则,要让幼儿明白,不能想于什么就干什么。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那么,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呢?  相似文献   

6.
刘瑜 《成才之路》2014,(20):62-62
围棋规则中说道“你一子,我一子,轮流下”,“先角后边讲秩序”。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又陌生的游戏,能促进身体生长,还可以开发智力。根据小班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结合围棋文化的理念,本人对培养小班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创设情境,直观感受规则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是激发幼儿活动热情的最好切入点。而情景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在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情景化的学习不仅有趣味性,还能让幼儿迅速进入游戏状态,游戏规则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幼儿的潜意识,提升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游戏在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玩游戏要一个一个轮流玩,讲秩序、懂礼貌。规则意识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能直观地感受到各种规则,让孩子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去,增进孩子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提高已有经验、学习交往等等。由于我们小班幼儿还处于生活经验弱、规则意识不强。那么,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如何提高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94):183-184
36岁是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规则讲解不明、成人缺乏引领示范、规则定位片面等问题;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生活跨入社会集体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常规的关键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自律能力差,是典型的他律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幼儿规范的常规意识,最终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小班良好的常规培养,也会为中班、大班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是否具有规则意识是孩子的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本文的重点就是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而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教师》2014,(9):22-23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的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是由于:其一,幼儿人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较容易;  相似文献   

1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家园携手的方式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的孩子还是一张只有淡淡色彩的纸,作为教师,在上面着色、绘画,使之成为绚丽多彩的绘画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因而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其言行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法则要求,遵守公共秩序,树立文明行为,培养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活动中体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规则性也比较强,可通过培养幼儿遵守体育规则,使他们明白生活中时时有规则、处处有公理。体育游戏有活动量,幼儿情绪易兴奋,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忘记游戏规则,如何使游戏规则得以实施,保证运用,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须注意几点。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体育游戏将基本技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中,它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促进其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每个游戏都有它固定的作用,在目标的确定上要准确,规则要求上相应地就好制定了。制定规则时要做到科学性、兴趣性、简易性、创新性相统一。如小班体育游戏《找朋友》,目标是练习钻,培  相似文献   

14.
谦让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竞争。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有三大特点:具有谦让意识,缺乏谦让行为;谦让行为易受情境影响,缺乏稳定性;谦让行为易受他人暗示,缺乏自主性。培养小班幼儿谦让行为应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展开,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在家园合作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2):157-158
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与教师日常带班中应首要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更是需要幼儿园教师有足够专业性与耐心的,因为他们刚刚离开家所以自我管理能力弱、情感依赖性强,没有形成良好料理自我生活的意识,自理能力培养起来也十分棘手,所以帮助小班小朋友培养自理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起来。文章便是结合如何增强幼儿园小班现阶段幼儿的自理能力,分析了现阶段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强化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措施与策略,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入园,习惯了家庭生活的他们,要学会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与相处、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事事随心所欲、不懂遵守区域规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等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怎样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主要通过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缪培霞 《孩子天地》2017,(6):237-238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极其重要,特别是促使幼儿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的习惯,这些行为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极其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薄弱,因此从小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玩具为切入点,分析小班幼儿养成整理习惯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从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热爱幼儿;在整理活动中激发幼儿整理的积极性;家园联合督促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三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的整理习惯,逐渐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建立和发展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而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包括幼儿园和家庭两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幼儿园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应从建立日常规范,设立奖励机制,开设形式多样的游戏项目三个方面入手。而在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家长的作用: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自己设定规则的机会,最后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以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如何培养他们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激发他们的社会情感呢?下面以组织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排队参加中班  相似文献   

20.
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活动规则的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在小班阶段抓好常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良好的常规,就难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班幼儿由于大脑皮质的许多部分都处在积极发展中,因此较易形成动力定型,而动力定型是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并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这样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