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题,基本上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下面就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以举例简说的形式,提供一些立意角度及写作思路,以期给同学们一点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题一:季节(07福建)【审题】自然的季节、历史的季节、人生的季节、心理的季节、文学的季节等。注意宽题窄写,实题虚写。文体,宜写散文。  相似文献   

2.
虚实转换法     
《新读写》2010,(7):31-34
“实”与“虚”是写作学里一组相对相反的概念。“实”是客观的。“虚”是主观的;“实”是具体的。“虚”是抽象的;“实”是眼前的,“虚”是远处的。所谓虚实转换法。是指面对抽象的、无形的话题(文题),应该把它落到实处,即虚题实写;而面对具体的、有形的话题(文题),应该诠释出题目的虚指意义,即实题虚写。  相似文献   

3.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让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化抽象为具体,用真实可感的事物表现抽象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具体而言,"虚题实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题型虽然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之分,但从本质上无非就是两类:虚题和实题。虚题实写需要学生准确定义、化大为小,发散拓展、理性思辨;而实题虚写则要求学生把握特点、立足本意,联想立论、以小见大。从具体高考作文题入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虚实转换的方法,最终达到虚实相通的效果,在激烈的高考考场上打造高境界的作文。  相似文献   

5.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把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来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它能把以抽象的概念、词语或句子为话题的文章,写得实在可感,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6.
<正>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等。"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大连市的"寸草心",浙江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必须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虚实定义]“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在写作学当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远处的,“实”是眼前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露、明朗的。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又有“虚题”与“实题”之分:所谓“虚题”,就是那些以抽象概念或短语为话题或标题的,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诚信”、198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习惯》、1994年的高考命题《尝试》,都是比较抽象、含蓄或主观性较强的话题或命题;所谓“实题”,则是一些…  相似文献   

8.
作文题有虚题与实题之分,在具体写作中,又有实写与虚写之说。在写作中,如何做到实题虚写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试图对现行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几点写作教学方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命题作文,文题涉及的话题范围比较广,立意时,如果不给文题设定一些限制条件,则容易使文章流于空泛,难以写得具体深刻。具体作文时,可根据文题的特点与需要进行"化大为小"的处理。一、落实情感对象有些命题作文题,所给文题是一种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但这种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却并没有明确,立意时,应从这个角度入手,对文题进行"化大为小"的处理。如,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其中,核心词是"期待","化大为小"时,应紧扣这个核心词,指出期待的一个或多个对象。如期待社会充满诚信,期待人与人友善互爱,期待梦想早日实现,期待家庭温暖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正>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则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因此,作文的立意万万不可忽视。近几年的高考,不论是新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都是要求考生"立意自定",但是脱去了命题作文的"镣铐",有些学生反而不会"跳舞"了,而近年的高考作文往往审题难度不大,所以立意对于作文的成功与否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立意类型,可供大家参考: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 ,这类作文限定小 ,自由度大 ,要使自己的文章在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文章中“一花独秀” ,视角的独特性十分重要。一、化大为小 ,化虚为实 ,入题的角度要小。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是写作的一个“引子” ,规定了作文的范围 ,提示了作文的思考方向 ,注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考察。但是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话题大而虚 ,学生往往有一种茫然而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果我们对提供的母话题进行切分 ,化大为小 ,化虚为实 ,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 ,缩小入题的角度 ,锁定立意取向 ,也许能够使文章写作删繁就简 ,化难为易。这一步…  相似文献   

13.
学生要写好话题作文,除必须解决好审题、立意等问题外,还必须拟定一个好的文题并做到扣题写作。一、用文题扮靓作文1、镶入话题拟文题所谓镶入话题拟文题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镶入能体现话题深刻含义的字词。利用此法拟文题时要  相似文献   

14.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省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省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的“寸革心”,浙江省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省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省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就需要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李佳 《考试周刊》2009,(41):72-72
要使学生在高考中掌握“虚而宽”类话题作文立意的基本要领,那么就要明白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求是什么?1.正确积极;2.思想深刻;3.新颖独特。综观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从立意的角度可分为两类:1.实而深。如山东省话题“双赢的智慧”;2.“虚而宽”。如北京卷“说‘安”’.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08,(4):18-21
题目有些人总是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些人一直沉醉于对未来的憧憬。但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也没有重播。因此,把握现在,才是一种明智的理念,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才是一种务实的行为。请以"把握现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以上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区部分文题一。——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一、审题:(一)审题的重要性考场作文写作过程:审题—立意—确定文体—选择材料—构思—成文切题赋分:①既写"怀想"又把"天空"的实指或虚指等表现得比较理想的,最高可判60分。  相似文献   

18.
综话题作文审题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1.就事论事;2.顾此失彼;3.喧宾夺主;4.另起炉灶。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化实为虚,不就事论事所谓“化实为虚”,就是指“实题虚作”,即化具体为抽象。所谓“实题”,就是指由具体的概念构成的“话题”。从表面上看,实题,都是些实实在在范围较小的事或物。在审这种“话题”时,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实为虚,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深挖其内在含义,或揭示“话题”的比喻意义,或挖掘“话题”象征意义,或表现“话题”的引申意义。从而深化主题,使文章升…  相似文献   

19.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等;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  相似文献   

20.
闫会才 《中学文科》2007,(12):30-31
【山东高考作文题】"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要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