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副刊是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广播和网络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受众发布新闻,使得报纸在独家新闻方面取胜的机会越来越小,因此各报新闻版面同质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新闻"海量化"和"第一时间化"的强大挑战面前,报纸如何走独特的新闻报道之路,开辟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专题报道早已有之,最早是以单篇分析、单篇解释等形式出现,且沿用至今.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形式有了发挥作用的更广阔的天地.近两年来,报纸上专题报道专版越来越多.像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北京日报的<今日关注>,浙江日报的<今日点击>,湖北日报的<解读·背景>等.不言而喻,这是纸质媒体扬长避短的体现.置身网络时代,报纸很难再以"快"取胜,而以"深"取胜则被实践证明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张报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报道出好新闻,以满足读者求新求奇求知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口,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维新派报人既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新闻通俗化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虽然他们当中对报纸语言通俗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报人认为,报纸要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必须走通俗化道路。维新派新闻通俗化思想,过去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大众化"的开端。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注意"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维新派提倡用白话写新闻、办报纸,虽然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对民众知识的提高,对新闻业务的改进都具有积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只属于语言通俗化层面,与"新闻大众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时代需要散文式的新闻一是新闻竞争的需要。80年代,是竞爭的年代。报纸、广播、电视在竞爭中显示出各自的优劣。广播以快取胜,先声夺人,但有稍纵即逝的弱点,发展了现场音响报道;电视以图像取胜,情景交融,但有时空局限的弱点,发展了新闻专题片;报纸以阅读方便取胜,翔实深刻,但存在时效缓慢的弱点,便发展新的写作形式,如深度报道、散文式新闻等,以长补短。  相似文献   

6.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闻手段,就必须以新闻为主体。任何杂志化、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8.
何为亲民性?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办报"的新闻思想可谓是其理论基础.毛泽东"群众办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延伸,它所蕴涵的"群众内容、群众形式、群众写作、群众评价",既是其基本要求又是其本质追求.其中,所谓"群众内容",说的是报纸内容一定要与群众生活紧密关联,报纸的内容要反映人民利益、人民的工作,生活和斗争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新闻报道中最大量、最生动、最有价值的东西,报纸要为群众说话.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新闻信息独家占有的可能性一降再降。新闻节目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以观点取胜、以理念取胜、以思想取胜。观点、理念、思想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新闻节目的视角之中。只有提升报道视角,才能办出有品位的节目,办成有品位的媒体。对广播媒体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这是很多广播  相似文献   

10.
时下,报纸版面创新可谓日新月异,版面创新使报纸更加好看了。然而,形式的创新或许的确能够在某一时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热情,却终究难以持久;报纸要真正“抓”住读者,还是要以独具纸质媒体特色的内容来取胜。但是,观察眼下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就新闻采新闻,就新闻发新闻,在强  相似文献   

11.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专刊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如何让它尽快驶上快车道,让它活跃起来? 本文提出:一是在"新闻纸"时代,应使报纸专刊资讯成为行业权威,以"内容为王"取胜;二是与时俱进,不断策划与时代同步的主题活动,以"节会活动"促进经营取胜;三是创新机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略,以发挥大家的潜能与智慧取胜.  相似文献   

13.
侯煜  李天伦 《新闻战线》2013,(1):105-106
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式及外貌,而社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有思想的评论,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评论;有思想的舆论引导,才是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引导。新闻媒体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评论引领思想,在启迪思想中凝  相似文献   

14.
编辑思想的创新,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以读者为中心,突出新闻 有的报纸怕导向出问题、怕领导打板子、怕丢了领导人的乌纱,过于看重"领导满意",关心"官心"过多,关心"民心"过少。报纸缺乏新闻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以读者为中心,突出新闻。 在操作中要做到六个不能代替:不能用领导满意代替群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新闻产品的内容,构成了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坚持政治家办报,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强化新闻创新,形成舆论强势.针对新形势,焦作日报社推出了做大做强报纸主业的若干举措,在打造舆论强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办报思想,意思是"以新闻招徕读者,以副刊留住读者".无独有偶,西方报界也有"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报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个报人头脑里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读者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过去媒体可以靠独家新闻取胜的话,那么今天,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但是,独家新闻是媒体的生命,没有独家新闻的媒体最有可能被读者抛弃。在普通新闻信息无法垄断的时代,在无法与电视、网络新闻争快,又要与同城媒体争异,报纸要获得读者,就需要"独家新闻"。而深度报道则是开掘独家新闻的一个有效载体,并且正显现  相似文献   

18.
屈然 《青年记者》2013,(20):123
新闻评论因其鲜明的立场、高度的导向性和特殊的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报纸特别是党报中不可替代的"旗帜"地位和灵魂作用。增强评论的可读性,首先要注意评论的思想性。人们读评论,主要是领会其中的思想,缺乏思想,评论就没有灵魂。评论要针对时局,旗帜鲜明;要立意高远,评出新意。  相似文献   

19.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资讯发达、难以独家新闻取胜的厚报时代,报纸的影响力和传播品质体现在报道和专栏的精心策划和不断创新上,没有独家的新闻,可以有独家的策划。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上,报纸应该力推自己的“特色菜”、“拳头产品”,把对个性的追求体现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