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伦·达拉斯在冷战气氛最为紧张的1953—1961年期间领导美国中 央情报局。在他挂帅美中央情报局期间,这一建立于1947年的情报机构声名大振。达拉斯也因此而赢得“美中央情报局之父”的美名。 同20世纪其他著名间谍相比,达拉斯像一名“绅士间谍”。美国记者格罗乌斯为他写的传记便以“绅士间谍”为名。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3.
王乐 《出版参考》2011,(12):26-27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4.
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没有合适的安全软件来进行防范,我们在面对Spyware(间谍软件)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告诉自己,Spyware(间谍软件)所做的一切符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我们只能让自己在网络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界有这样的说法:“把偷拍进行到底!”“像间谍一样偷拍!”现在,偷拍有越演越烈之势,但外界对偷拍意见不一,有人欢迎,有人强烈反对。偷拍为什么会存在?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它生存的土壤?它存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偷拍的未来出路何在?一般所说的采访是指显性采访(也称“明访”),与之相对的是隐性采访(也称“暗访”),两者都是采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采访,广义的指不显示记者身份的采访;狭义的指在采访受到拒绝或估计会受到拒绝时,隐瞒记者的身份,以至伪装成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采访的手段有观察、记录、拍摄、录音(包…  相似文献   

6.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但始终没有任何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这使得这场“间谍门”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  相似文献   

7.
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没有合适的安全软件来进行防范,我们在面对Spyware(间谍软件)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告诉自己,Spyware(间谍软件)所做的一切符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我们只能让自己在网络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8.
商业“间谍战”是大众在电影中最喜欢看的一幕。很不幸,今天这一幕却在中国钢铁业上演了。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总部在澳洲的力拓矿业集团(下称力拓)爆出在中国的“间谍门”事件,凸显了中国在商业保密机制上的软肋。  相似文献   

9.
朱述新总编辑于今年4月出任北京出版社社长。但人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朱老总”。匆匆地,我走访了他。“朱老总,您有什么新打算?”“没有什么更多的新打算,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坚持出好书。”他加一句,“没有好书一切都谈不上,”然后又加一句,“当然,进入市场经济,不只要出好书,还有卖好书的问题。但前提仍然是出好书。你只有“‘天生丽质’,才能在读者中受宠。”  相似文献   

10.
以下讲述的常见错误均以《图书馆目录学习指导书》实习用书为例并沿用原编号。错误部分用横线标出。②神秘的间谍战——一个间谍的叙述/ 分析:一个间谍的叙述是副书名。副书名作为书名部分的内容,其前用“:”标识,原题的“——”去掉。正确著录为: 神秘的间谍战:一个间谍的叙述/ ⑤柳青小说散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  相似文献   

11.
偶尔翻翻报纸杂志,无意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宣传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报道,开头或结尾常有这类话:某某同志被大家称之为什么。假如是管财务、看仓库的就称他为“铁算盘”、“铁锁”;假如是自学成才或做好事的,就是什么“业余书画家”、八十年代的“活雷锋”、“编外律师”等等。不管怎样,总有一顶“高帽子”戴在先进人物的头上。  相似文献   

12.
动向     
《视听界》2007,(4):114-114
广电总局正面评价选秀节目,广电总局:公益性和经营性广电应区分,北京奥组委发布奥运会及筹备期间采访服务指南,教育部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日本媒体对称中国记者为军事间谍事件道歉,电视剧年度发展报告出版五类问题观众最反感.  相似文献   

13.
陈义 《大观周刊》2011,(38):12-13
间谍有很多称谓,大部分于隋唐之前业已存在,也有一些至唐才出现。笔者不揣浅陋,将隋唐史料中的间谍称渭罗列出来,予以粗略分析和考订。  相似文献   

14.
最近,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解密的一份档案,揭开了一个可能使蒋介石死后也不知道的秘密,他的德籍军事顾问瓦尔特·斯滕内斯竟然是一名苏联间谍,一直在卖命地为苏联提供情报。蒋介石的这位军事和政治顾问,当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一直领导着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可他背着蒋介石,用代号“朋友”,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取得联系,利用在中国担任军事顾问的身份,为苏联大量地搜集有关“日德”的重要军事秘密,名符其实地成为苏联的高级间谍。  相似文献   

15.
蔡澜其人     
他的头衔很多——电影制片人、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人;他通晓多国语言;他是新加坡华侨,却与黄藩、倪匡、金庸一起被称“香港四才子”。他就是蔡澜。其好友金庸这么说他:“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倪匡也赞他:“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是德、意、日与同盟国之间各个方面的生死决斗,“时势造英雄”,正因为各条战线英雄人物的风云际会,才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本期推荐的左尔格,生于巴库,却以德国驻东京著名记者的身份,多年周旋于日、德知名人物之间,获得了改变历史进程的机密情报,并在可以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刻英勇就义。他的机敏、果断和成功,特别是他的献身精神,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第一间谍左尔格》、隐蔽战线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蔡伦传称,蔡伦造纸成功以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元兴元年是公元105年。这“帝”是东汉和帝,他肯定了蔡伦造纸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96年改为月刊时,推出一个新栏目“每期一辩”,由阿昆主持。寒暑更易近四载,成功的策划、引人的辩题,深受读者的欢迎。阿昆何许人也?他就是本篇的主人公———北京铁路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兼综合室主任杨玉昆,大家习惯地称他“老杨”。当我提出要写写他时,老...  相似文献   

20.
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图书策划人、图书制作者……老蒋在出版圈有多种身份,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全才”。老蒋的大名蒋振东,曾借出版个人生活纪实(《一个人住的7年》征婚,并成功找到幸福伴侣的,正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