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独到的女性视角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话语权。在一定程度 上构筑了女性主体意识。但作品中宣扬的恋爱规则与婚姻范式,却暴露出其沿袭男权社会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这种进步与局限性共存的蒙昧的女性意识形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女性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改写了传统男性叙事文本里女性被对象化、客体化的存在状况,传达出向来被遮蔽的女性主体意识。本文就将讨论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深入的描写。本文主要从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角度对这部代表作进行分析,探讨女性意识在这部作品中的萌芽状态及其局限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1):10-11
《傲慢与偏见》反映了作者追求女性平等与解放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笔者认为作品中体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但对女性主义的坚持不够彻底,体现对传统的男性社会的妥协。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汀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英国文学史中的一部经典名作,它的魅力来源于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构思。在这部作品中,简·奥斯汀借助自身敏感的洞察力,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女性的恋爱、婚姻、生活等进行了思考。笔者针对奥斯汀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女性视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岚岚 《文教资料》2006,(32):60-62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集中展现了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由此,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傲慢与偏见》和《飘》的作品文本出发,以两部作品的主人翁即伊丽莎白和斯嘉丽为探讨核心,对两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思维独立、事业独立意识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还存在幽默智慧的反叛与追求人生自由的反叛。最终得出虽然两部作品所表现女性意识的面不一样,但都拥有同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读者欢迎,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文章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博弈,以阐释奥斯汀在该小说中对人物婚姻的布局和意图。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较为著名的作家之一,作为女性其一生依靠艰苦创作为后人留下众多宝贵的文学作品,如《爱玛》以及相应的《劝导》等共计六部作品,其中当属《傲慢与偏见》影响巨大,本文基于此,就奥斯丁与其作品《傲慢与偏见》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其语言特色予以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11.
凌慧  徐君 《成人教育》2013,(12):4-8
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基础性研究欠缺、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多元研究视角缺位、研究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我们应对农村妇女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特色的农村妇女教育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立足于农村妇女教育发展实际,为农村妇女服务。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这样一部着重描写男性英雄的力作中,作者也不乏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描绘,如潘金莲等。潘金莲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出当时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轻视女性、以封建伦理束缚女性的积弊。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或诗歌表现出三大侧重点:女权倾向、民族主义和生态环保意识。作为兼有女性作家以及女性学者的双重身份,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男性社会的挣扎和斗争。通过她在小说中创造出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处的“他者”地位。在她们中间,既有屈服于传统角色要求,深受压迫和迫害的圈内女性;也有进行反抗、积极地进行自我身份确认,最后实现自我身份构建,走出男性桎梏的勇敢女性。文中选取了阿特伍德的四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些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进行分类研究,更好地理解阿特伍德小说深刘的主题思想,同时,对女性反思自身命运。实现自身真正的解放也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解读<教育与职业>杂志刊发的相关文本发现,1920年代知识界人士聚焦于女子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实施方法及特殊困难等问题,但至1930年代前后,其职业教育现发生了大的逆转,由宽泛的女子职业教育窄化为家事教育.考察知识界人士女子职业教育观转向的轨迹,能窥探隐藏其后的多重动因:"母性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妇女运动的"变异"、知识精英性别观念的保守与偏狭等.  相似文献   

15.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United Nations mandates recognize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full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gender equality. But, there remains a profound lack of effective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me sectors of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Free-choice environmental learning offer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ocess for encouraging and developing such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outlines the shifts in and possibilities for wome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nd beyond Western and Northern contexts, and proposes free-choice learning as a pathway to further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期,在官方的大力倡导下,贞节观对妇女的束缚前朝未有。但与此同时,社会中下层仍存在着大量的寡妇再嫁现象和婚外性行为。上述现象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妇女自身的诉求和主观能动性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贞节观并没有成为部分中下层妇女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一些研究开始关注近代中国母亲问题。研究这个问题,能够反映出女性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境遇。现有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女子教育、生育育儿、国家干预和文化建构四个方面,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能够推动新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但目前缺乏将母亲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呈现零散状态并且存在研究意识、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近代中国母亲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妇女获得其他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基础。20~30年代,随着广东政治的相对进步、开明和经济的相对发展,为妇女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妇女的受教育权得到了相对的发展,为女性自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妇女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毛泽东妇女思想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研究深度相继提升,资料日渐翔实,领域逐步拓宽,方法不断展延。回顾近30年毛泽东妇女思想的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尚存不足:领域上,对毛泽东妇女伦理、妇女计划生育、妇女服装多样化等方面的思想研究有待开拓;时限上,应加强对毛泽东中后期妇女思想的研究;方法上,可尝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等;深度上,毛泽东妇女思想发展脉络需理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