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阳光不锈     
NO.1真的,我越来越反感沈欣了,看着他就觉得不爽,希望他赶紧离开我的视野。小美说我是在妒忌他。切,我妒忌他?他值得我妒忌?他男生我女生,我不可能妒忌他的长相吧;我是学习委员,他是"破烂王"——卫生委员,我不可能妒忌他的职位吧;成绩上有时  相似文献   

2.
采用妒忌问卷对55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寻妒忌得分的评价标准,考察不同人口学变量教师妒忌的检出率。结果发现:(1)妒忌的临界值为>16;(2)中小学教师妒忌检出率以低水平为主,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妒忌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这可能是人世间四海皆有的现象,失意者妒忌成功者,面丑者妒忌姣美者,拙嘴者妒忌善谈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没有过妒忌。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妒忌自己呢?  相似文献   

4.
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这可能是人世间四海皆有的现象, 失意者妒忌成功者,面丑者妒忌姣好者,拙嘴者妒忌善谈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没有妒忌过。  相似文献   

5.
按妒忌的内容、矢向,可分为事业型妒忌和生活型妒忌,单向妒忌、双向妒忌和多向妒忌。要免遭他人之妒忌,主要有居智守愚法,居勇守怯法,居强守弱法,居功守让法,居名守谦法,居进守退法。  相似文献   

6.
面对妒忌     
面对妒忌时,很多人会气愤、委屈、伤心。其实,对于妒忌,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想,就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当你被别人妒忌时,说明你有过人之处,而这些恰恰就是妒忌你的人所做不到的事。  相似文献   

7.
妒忌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处理不当时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之间的妒忌现象很普遍,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罗尔斯指出,社会制度是妒忌产生的一种基本诱因,制度公正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妒忌现象和消除妒忌产生不良后果.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妒忌现象,就要着力于大学制度公正建设,做到重视大学制度公正建设的价值、大学制度本身公正和大学制度运行公正统一,以及大学制度公正和大学非制度公正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负面情绪-反生产行为"的发生机制和归因理论的视角,结合对376名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职场妒忌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配公平与心理安全感在职场妒忌与反生产行为关系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职场妒忌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分配公平对职场妒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员工的分配公平感越强,职场妒忌与反生产行为间的正向关系也越强;心理安全感对职场妒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越较强,职场妒忌与反生产行为间的正向关系也越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妒忌对青少年自然联结的影响,以及物质主义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妒忌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自然联结量表对9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妒忌与自然联结呈显著负相关,与物质主义呈显著正相关;物质主义与自然联结呈显著负相关;物质主义在妒忌对青少年自然联结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认为,妒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自然联结,还可以通过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自然联结。  相似文献   

10.
妒忌     
自从潘多拉盒子里放出了妒忌,、妒忌便弥漫于人类。但人类却看不清这魔鬼的形状是圆是长,是肥是瘦?是狼牙虎齿,还是有绵羊一般温顺的伪装?童年时,当老师表扬别的同学而不是我时,我感到十分难受,这便是幼小心灵最先触摸到的妒忌吧。这妒忌又让我心生两种想法:一是努力超过他,二是陷害他。  相似文献   

11.
妒忌,乃人之本性。生活中已成为一个地道的贬义词。然而,作者鲁子却拓开一笔,以“妒忌自己”为题,别开生面,将其褒义化,悬念迭出,令读者一睹为快,于新颖别致的见解中,领悟出其鞭辟入里的思辨。一开头,作者就用三个排比句列举出失意者、面丑者、拙嘴者对成功者、姣美者、善谈者的妒忌,进而指出生活中人人都有过妒忌。然而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而在于提醒我们将人常有的妒忌弱  相似文献   

12.
周毅 《初中生》2008,(9):19-19
曾经读过这样一段文字——人不快乐,不外乎三个原因:妒忌、羡慕别人,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好或对不起自己,对自己或别人太“认真”。假如能解决这三个关键,你将省去人生百分之九十五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儿童妒忌是儿童看到同伴拥有比自己较大的善(如能力、机会、玩具等)时而产生的一种包含怨恨、敌意等的消极情感体验.文章分析了儿童妒忌产生的三个条件:儿童的自卑和无助感、儿童与同伴的社会比较、儿童无力改变环境.基于儿童妒忌产生的条件.提出了矫正儿童妒忌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捉拿吉吉火     
给爸爸妈妈的话大人们会妒忌,小孩子也会,妒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负面情绪。家长不必对孩子的妒忌大惊小怪,但也决不可任其发展,因为妒忌心过强是极其有害的,有时它甚至会丧失理智,扭曲人格,极大地影响身心健康。给宝宝的游戏给金丝燕着色。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而在这个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在这些心理问题中 ,最常见的是妒忌心理、挫折心理和青春期异性间的交往心理。现就这三种心理问题作粗浅分析如下 :一、妒忌心理妒忌是一种动态的且具有攻击性的负情感。中学生妒忌心理的产生比较复杂 ,而性格与环境是两个主要原因。他们妒忌的对象多是与自己在各方面相近的 ,而在某方面又比自己强的同学。妒忌心理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而尤其表现为对自身的伤害。如何引导学…  相似文献   

16.
马加爵因和同学搓麻将发生纠纷,嫉妒在心报复杀人,犯下国法难容的滔天罪行。嫉妒心理较为普遍,尤其是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具体表现在:妒才:妒忌他人的知识、才华、学习成绩胜过自己;妒德:妒忌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妒能:妒忌工作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人;妒名;妒忌在评模选优、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人;妒貌:妒忌容颜、身材超过自己的人。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的反映,往往因别人胜过自己而怀恨在心,使自己处于焦虑、烦燥、失衡的不健康心态之中。存有嫉妒心理的人,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摆正自己奋斗的航向,不能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人物妒忌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家庭矛盾的人性心理根源,展现了妒忌心理对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巨大影响力。与类似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妒忌心理的描写还展现出了它与一般描写妒妇、悍妇形象小说的不同之处:不仅借妒忌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麦子 《中学生博览》2012,(23):28-29
临近放假,空间和微博里跳跃着各个妖孽关于回家的消息,干脆不上扣扣,不上微博——眼不见为净。我真怕我一个激动心里跳跃出来的妒忌之火把我的课本烧掉了,话说我还指望它们去考试呢。  相似文献   

19.
闲聊     
正1放弃是个伟大的字眼,用习性取舍会有悲哀,用理性取舍会有阵痛。2妒忌从不用学习,而抛弃妒忌学一生,面对妒忌,沉默是最佳的选择。解释的本身则是纵容!3远离心不离最近,从甚过密必分道扬镳,是为合久必分。能走到底的人多是不在一起的人,是为分久必合。  相似文献   

20.
暑期,又在酷热的“催促”下来到了!( 西西:假期嘛,我也享受过,所以我不羡慕,也不妒忌,我真的不妒忌哦……眼泪汪汪……)偶知道凡是学习之类的东东多数注定会被大家封杀,所以,(紧皱眉头吸了两下鼻子)本期要带着电脑逃离课堂——去~~做~~“秀”! 专题:电脑做“秀”酷一暑电脑新新人类们一定不要错过哟,嘻嘻……( 丢丢:给小西留点面子,赶紧去看哟!西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