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常言道,学贵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不少老师为此专门设计了“促思激疑”的教学环节,把质疑视为重要的手段,在学生自读自研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氛围。至于学生的主动质疑,更是宝贵的教学契机,不可等闲视之。肖老师遭遇到始料不及的质疑后。很坦诚地承认“不知”,然后认真求知。试图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教学民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把学生的质疑当作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课始,请学生读课题质疑后,教师轻描淡写地小结几句,便过渡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去,以刻意营造质疑气氛;课中,在教学环节转换之时,请学生质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用心发现的问题,教师并未充分引导学生用心探究,反而成为两个教学环节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3.
黄苏颖 《辽宁教育》2012,(11):44-4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把学生的质疑当作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课始,请学生读课题质疑后,教师轻描淡写地小结几句,便过渡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去,以刻意营造质  相似文献   

4.
王金莲 《宁夏教育》2013,(12):56-56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存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期达到“以疑促思维,借思激创新”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学教学实践中,以现代的科学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以读促学"、"以疑促学"、"以辩促学"、"以做促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启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启疑"也就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8.
刘桂玲 《语文天地》2011,(20):39-4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爱问、要问、会问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质疑意识,使学生爱问  相似文献   

9.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10.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质疑,并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1."扣眼"——从课文的题目质疑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  相似文献   

1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抓住读题,读文,学文后激励学生抓住紧扣题眼,课题中的标点,课题中的关键词,文中内容的重点词语、句子等方法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堂氛围的调控,采取"读中凝思、思中质疑、以疑促读,读中比较、体味、积累"等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阅读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平时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因为种种原因,老师不愿或不敢让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学生更不想或不会质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问、要问、会问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韵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通过教学 ,旨在让学生读文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为了体现小语新大纲的精神 ,落实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以优化教学过程 ,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紧扣课题 ,质疑导读“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时 ,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读、议、讲、练四段一体的教学模式与同仁商榷。一、教学过程(一)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朱晓燕 《文教资料》2012,(20):56-57
通过教学对话,在提倡"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教师要通过设疑解惑、精彩范读、创设情境、审读文题、以写促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文本世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进行自我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当今社会培养创新思维的必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利用教材,设置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易错处,关键处。教师应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学子》2013,(7):39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不是主宰,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也需要主导,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疑促教。如,有位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