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
如何归纳和总结浩渺纷繁的史实,是教好、学好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第一个关键。现以国家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历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自己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期对解决归纳、总结各阶段历史问题有所帮助。一、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时期此期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即人类最初的发展历史。应主要把握氏族制是如何由“北京人”时期经过“山顶洞人”时期而发展为“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时期是氏族制发展的繁荣阶段,要把握好此期氏族制的特点。在父系氏族…  相似文献   

3.
氏族与国家     
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世界古代史,都要讲授“氏族”与“国家”.这是两个基本问题,又是较难的问题,特别是两者的关系,往往容易弄错①.因此,很有必要重温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论述国家起源的问题时,恩格斯用了很多的笔墨来阐述氏族社会经历的一系列的演变,细致地描述了国家对氏族制度的批判性的继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氏族在国家的形成中扮演着中介和母体的作用,并且氏族的特征也在的国家身上留下了烙印,现代国家在地域、管理体制、领导产生制度、地区关系处理上都能找到氏族社会的影子。探讨现代国家建构问题可以回到氏族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这样的研究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其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6.
新论摘编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的努力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五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氏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  相似文献   

7.
二恩格斯在自己的作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研究了家庭产生的历史,其次就叙述了氏族社会组织的特点并阐明了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氏族的特点。在氏族制度中,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阶级和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低下的,因此人类几乎完全受自然自发力量的支配。在原始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生产力发展的低下水平决定只能有一种社会关系的类型:共同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原始氏族制度下,人类劳动的生产率极为低下,以致根本不可能获得剩余产品和发生人剥削人的现象。氏族是建立在血  相似文献   

8.
试论满族始祖女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始祖女神的研究,在萨满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始祖女神的称谓、形态及有关的神话传说论述了这位女神。文章认为,从神称上来看,满族始祖女神应该称为“Futamama”(绳子女神——蛇神)而不是“Fodomama”(柳枝娘娘);女神的形态则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进行介绍,都是绳条状的神偶;神话传说中看,满族始祖女神是蛇神,而不是“柳枝娘娘”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我国流传着“三皇五帝”的传说,以喻古史的悠久。到20世纪40年代初,史学家又提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它虽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段,但涉及到人类起源、古代氏族、明起源等问题,很有研究和辨别的必要。这也是在传说时代研究中必须探讨的理论或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元老院,拉丁文作senatus,由senex(长者)一词衍化而来。古典传统把元老院的起源追溯到罗慕路斯,他任命100名“父老”(patres),组成元老院,辅佐“王”(rex)统治。近代一些学者不承认元老院由“王”任命,认为元老院是以代议制原则为基础,由每个氏族选派代表产生的。也有一些研究者干脆否认所谓“伊达拉里亚王朝”之前罗马元老院的存在。元老院的起源与国家形成、王政时代和所谓伊达拉里亚征服等问题缠绕在一起,至今尚未理出头绪。无论如何,在我们看来,即使存在过一个伊达拉里亚王朝,即使罗马因这一王朝始有国家,考虑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后来的政治沿革,我们可以认为,罗马元老院最初具有  相似文献   

11.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火寿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火寿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礼制在儒学思想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定亲疏、决嫌疑”的人伦准则,又是“别同异、明是非”的理性准则。从文化学意义分析,礼是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方式之一。“礼”的核心是“仁”,“中庸”在维护族群情感需要和社会秩序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前文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谱系学有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研究《蜾扁音韵训诂》的基础上再作补考一文,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系谱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唐氏家族与教育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资料探讨在唐氏家族发展中教育的作用,以及回顾唐氏家族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以期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无锡唐氏家族曾在20世纪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家族是一个被称为"庞大而神奇的家族"。在唐氏家族的发展中,教育起了相当的作用,唐氏家族成员也以各种不同方式捐资助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对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我们认为 :当代农村宗族的研究 ,既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也有多视野、多角度综合研究的缺乏 ,更有漠视处于特定生存环境下的农民政治经济利益诉求的问题 ;研究要继续深入与取得新突破 ,我们应摒弃自我文化优越意识为特征的贵族思维 ,克服“封建宗族论”和农民政治意识落后论等思维惯性 ,正视城乡社会生存方式与社会利益的多元选择 ;把农村宗族的研究和它的利益主体农民紧密相连而不是割裂 ,从而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族谱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就遂昌县长濂村所发现的《郑氏族谱》,通过对其族谱的屡屡修撰、谱序的作用、长濂郑姓的渊源与世系、郑氏宗规的形成及承恩、像赞等的分析论述,认为族谱不仅对家族具有敬宗耀祖的政治教化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郑氏族谱》对当今长濂村的历史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代宗族活动具有自治的性质,宗族的自治,只是在政府允许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的,并且在其内部实行宗法族长制,极其缺少民主成分,与近代自治团体不是一回事,故而谓其具有自治性,而不是近代概念的自治团体。宗族自治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增强了宗族内部凝聚力,令宗族成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某种中介组织,促使贫乏的社区生活的面貌有所改变,有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学风气的熏陶对毛滂文学成就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毛滂研究中,家族文学研究颇为必要, 而这首先要涉及到毛氏家族的定位问题,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论证分析,将其定位于柯山毛氏家族, 并对《会稽达郭毛氏族谱》中所记载的“毛滂”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