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本文从师生双方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力求让学生乐学会学,变“举疾首蹙顽”为“举欣欣然有喜色”。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预学的难点。文章以“互联网+”为支点指导学生远程预学,针对小学生文言文预学中的游离现象展开现状调查并从预学方式、内容、效果、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目标、指导和评价等方面探索小学文言文远程预学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程永超 《云南教育》2008,(12):14-15
一、在两个“两难”之中徘徊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徘徊于两个“两难”境地: 一个“两难”在于“生之学”与“师之教”。众所周知,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学生把它戏称为“第二外语”。既然文言文如此晦涩难懂,学生自然视之为畏途,怕学厌学。  相似文献   

4.
陈雪 《现代语文》2006,(3):73-73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旬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应该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贯彻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张双龙 《甘肃教育》2011,(13):51-5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相似文献   

7.
梁献芳 《广西教育》2007,(12B):25-25
面对文言文,教者埋怨:“内容枯燥”、“课文难懂”;学者牢骚:“上课乏味”、“学了没用”。那么如何才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创设和谐生动的文言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古文的殿堂并畅游其间。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中的“点释”与“比较”王学慧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同义、句子构造诸方面有许多差异,所以文言文教学又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即每学一篇新课时,通常需要先疏通词义句义,为学生...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文言文”学习,如果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持久,肯定是学不好的。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持久兴趣,是攻克文言文学习难关的一个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3.
按大纲规定,中学文言文教学就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而随着新教材的改版,考试的改革,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时代的隔阂,文化背景的遥远,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思想上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感到头疼,觉得读起来估屈聱牙,学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是迫于应试的需要,只好硬着头皮去学。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的今天,为了改变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我们按课标要求,开展“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索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学案导入法(一)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简称“学案”,是为学生编写课前、课中、课后自主探索学习的指导提纲。学案的设计完全是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原则。(二)学案内容1、学习目标:拟定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上可见,新课标对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要求是相当具体并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但长期以来,学生视学习文言文为难事,一谈到学“之乎者也”便大感头痛。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营造出一种亲近文言文的课堂氛围,充分展现文言文的情感魅力,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之变得喜欢学,主动学。一、充分地“知人论世”,努力实现“亲其人,信其文”不少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将“知人论世”理解为三言两语的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殊不知,学生认为文言文阅读费时、费力而产生畏难甚至厌弃情绪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实际与古文之间不可逾越的时空距离。古文是中国古人的生存记录,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再现,是古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些是学生难以感悟和体验的。古语有云:“一人之…  相似文献   

17.
丁琳 《华章》2006,(12)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在初中低年级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没有任何基础,头脑中一片空白。针对初学者,字词教学为重点,读懂句子、理解文章寓意为基本要求。此时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八、九年级,师生似乎都渐渐习惯于这种“老师教,学生学”,甚至“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固有教学模式,迟迟不肯断奶。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重文言文字词教学,轻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师一味忘我地讲解,学生被动接…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背诵力度。一味的“死记硬背”不行,学文言文不搞点“死记硬背”也不行。教师应该向学生阐明“背”的意义,“背”是学会的第一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背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背”的方法。要读得字字响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一些怎样学习文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由浅入深,不要谈“文言文色变”。由讨厌学文言文变为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是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