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种司法新样态,智能司法伴随人工智能业态的普及逐渐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司法的健康发展以司法大数据供给体系的生态化构造为基础,基于此,智能化驱动现代化的应然逻辑聚焦于技术智能化、产业导向化以及数据安全法治化实践.技术攻关下的司法大数据创新平台强调"智能+司法"复合型人才供给的充分性,以数据科学家培养为核心;产业化导向的司法大数据的市场发展以"市场主导"与"用户导向"为主,兼顾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的生成;数据安全法治化以完善司法数据处理法律规范、明确数据交流正当化以及严格检察数据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实践展开,构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大数据生态体系,实现其功能化实践的自足性及其理论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司法新样态,智能司法伴随人工智能业态的普及逐渐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司法的健康发展以司法大数据供给体系的生态化构造为基础,基于此,智能化驱动现代化的应然逻辑聚焦于技术智能化、产业导向化以及数据安全法治化实践.技术攻关下的司法大数据创新平台强调"智能+司法"复合型人才供给的充分性,以数据科学家培养为核心;产业化导向的司法大数据的市场发展以"市场主导"与"用户导向"为主,兼顾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的生成;数据安全法治化以完善司法数据处理法律规范、明确数据交流正当化以及严格检察数据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实践展开,构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大数据生态体系,实现其功能化实践的自足性及其理论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意义上的司法能动已赋予其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新价值和新理念,践行司法能动是人民法院切实履行依法服务大局司法使命的时代要求,司法的“政治性、人民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和司法的“中立性、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是并行不悖的,在能动司法的推进中,必须遵循司法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在司法能动与司法中立之间寻求衡平.  相似文献   

4.
施佳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3):27-29,48
人民陪审制度"可有可无"的立法现状,已为我国近十几年司法实践认同.虽然我国目前对关于是否应保留人民陪审制度存在争论,但由于此项制度具有有利于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司法廉洁,及有利于弥补法官知识不足等价值,因此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就其现阶段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影响司法有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学界所讨论的传媒界和司法界冲突(简称"两界冲突").中国权力配置的失衡与司法权的相对赢弱,才使受各种政治经济势力操控的媒体积极主动地介入司法过程,并通过对权力的"启动"干预司法.这种干预所带来的"个案的实体正义"会消解司法的权威,固化中国权力失衡体制.解决所谓"司法传媒冲突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混合均衡型分权体制,以权力制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化、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正在改变着司法公开的方式,也给大众的知情权和新闻自由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媒体公开在提升司法公信力、遏制司法腐败、防止冤假错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新媒体公开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但从法解释学和实证维度考察,可以管窥新媒体公开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司法审判公开等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如何把握新媒体言论自由的边界,建构新媒体与司法公开良性互动关系,有必要借鉴隐私权保护的域外经验,明确新媒体与司法的角色定位,遵循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司法运作规律,以期实现对新媒体公开限度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7.
预防司法要求司法追求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并积极发挥规则形成功能,立法应促进和便利人民使用公证制度,拓展其运行空间。中国司法实践中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为预防司法的生动体现。调解在解决纠纷的彻底性和修复当事人受损关系以抑制潜在纠纷方面具有制度优势,高度契和预防司法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思维以及大数据广泛运用于经济与社会生活,使得信用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样,在司法领域,司法信用价值也得到高度的关注,面对一系列的冤假错案,司法公信力成为了社会大众与司法领域讨论的热名词,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也成为了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一项有力的制度。经济的开放与文化的多元使得国际交流越来越多,我国司法机关通过不断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与互相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论述人民监督员制度对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作用,并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依法治国背景为契机追索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希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司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和谐"的价值理念。其思想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经由执法援情、慎刑恤狱和注重调解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从而达致了传统司法中的和谐主义。今天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司法诉求就是和谐司法。在构建和谐司法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代代因袭相传的传统司法文化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和谐"理念的深刻认识,从而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连接,为和谐司法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能动司法是当前形势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在对司法活动本质属性重新认识和深化的基础上,必须强调能动司法必须坚持人民性和统一性的原则与理念,通过建立一种能动司法的长效机制,立足法院审判职能,真正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相似文献   

11.
吏在中国古代司法运作中不可或缺,但大多素质低下,贪酷成习,自身存在着很大弊端。“吏弊”对古代司法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吏弊”久禁不止的原因、表现,以及官员们总结的防范经验有必要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宪政体系设计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对分立,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司法原则。作为审判权的行使机关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就审判权的行使联合下发文件的做法违背了我国宪政制度的设计,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最终将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探望权是修改后的婚姻法确立的一项民事权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但在行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既有立法、司法解释方面的原因,也有司法实践操作方面的原因,在分析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有必要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审判流程化管理机制作为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立案权与审判权的分立、程序性权利与实体性权利的分立、当事人与承办法官的分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审判流程化管理的涵义、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并结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化管理运作的实践对审判流程化管理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法官道德规范体系建构是法官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和导向功能。我国法官道德的基本规范体系的建构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法官道德的具体规范,包括: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司法公正、保持清正廉洁、体现司法良心等。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保障,而司法独立的实现需要检察功能的重新定位。长期以来,我国检察机关功能庞杂、效益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刑事诉讼的要求,理应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作相应的改革,加强其侦察功能和探诉功能,同时将其司法审判监督功能剥离出来,移交人大机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司法源于普通法的传统和判例法的实践,其司法官员往往通过判例的选择和区别技术来重构先例和解释制定法;通过对模糊语词的不同理解来表达价值观念;通过迂回的手段和技术性的话语来实现公平正义原则。但公平正义原则的适用并非从判决的字面上就能习得,在某些案例中是需要反复推敲立法者的用意和司法的情境才能清晰辨明的。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美国"公平正义"原则的司法适用,探析美国司法实质。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价值在于刑事司法中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针对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确定并实施以来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作者认为,其症结之所在是法官刑法解释权的缺乏。只有从立法上和司法上承认法官刑法解释权存在的必要性,并逐步赋予法官刑事司法中的刑法解释权,才能确保罪刑法定主义各项机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实施对人民陪审员在产生方式、任职资格、审理案件范围、权利、经费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与过去相比较人民陪审员制度有了长足的新发展,文章从《决定》颁布以前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颁布以后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对弘扬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适当地运用法律方法有助于法官实现对违法未成年人的教育功效。在少年司法活动中,司法者要在“司法者”思维与“社会工作者”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同时,法官应注意法庭语言对未成年人审判对象的影响。基于此,通过普法使社会群体对犯罪少年的轻刑化、缓刑化给予理解与支持,建立健全“法官社会化”的支持系统,强化法官语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