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性,它们是形象、生动而具体的,数学中的符号美、统一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数学美、数学美感与数学美学这是各自不同的概念。本文就数学关系这一新兴学科,从数学与美学的和谐性角度从几方面揭示其深刻的内涵,从而证明数学具有数学美和数学美感并将持之于永恒。  相似文献   

4.
王俊 《河北教育》2006,(9):23-24
数学是“真”的,它追求客观、严谨,试图以其“形式化的思想”来反映真实的现实与现象。数学是“美”的,它追求美好的内涵、美妙的策略与完美的境界。 在人们对数学的“真”与“美”已经有了普遍共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来关注一下数学与“善”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数学美的历史和内容,并结合高等数学的例子说明高等数学中数学美的各种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出了“要懂得欣赏数学美,首先必须‘懂’数学,并具有数学素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是自然界的客观真理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和谐统一,而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和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其中,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命题和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美的内容。因此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集中体现于数学本身的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即统一美)。通过对数学美的追求与揭示,不仅可提高审美情趣和修养,还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下面谈谈教学中如何以数学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美的基本特征 作为数学创造自由形式的数学美,无论是在最初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创造成果中,都有其稳固的特性,那些足以显露数学美本质的现象所共同的稳固的特性,就是数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中的美的因素无处不在: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无不闪烁着美的光华.教学教育工作应使这些美因在教学中加以体现,或直观形象,或简洁方式,或扩展想象,让美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数学中存在美。通过数学中关于对称性、和谐性、简单性和奇异性的实例揭示数学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初探     
本文从抽象性,统一性(兼简洁性)、精巧性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数学美。举出了好些例子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说,数学美就美在它的统一和谐、纯、真而自然。  相似文献   

12.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10,(28):17-18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早就为人所熟知。19世纪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就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之美在于简洁、和谐。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内容呈现、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与传统课堂相比,灵活性更强。但是课堂中也存在过多注重形式与情境创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呢?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门心智的艺术与灵魂的音乐,数学的美就是和谐、简单、明确以及秩序。”罗素也说过:“公证而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与音乐的那种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的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美是一种化美,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在数学课中进行美的教育,是培养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有数学美的意识,在教学中,用心进行设计,提示数学美的特征,唤起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其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卢修芬 《贵州教育》2009,(21):30-30
“美”是想象力的源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科学美已经在美学界站稳脚跟,数学科学的基础性及其特点使数学赢得了科学的“皇后”之地位。因此科学美的基础和它的主要内容乃数学美。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内外。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高等数学中某些数学概念之间内在联系,以及某几个数学问题呈现形式及解题策略与技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数学美在数学内容、数学语言、数学规律、数学思维、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体现。让学生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在美的熏陶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美的。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1.挖掘数学美,陶冶思想情操。数学审美感知力是对数学中美学因素的直观把握,这是教学审美的基础。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  相似文献   

19.
把数学美与舞蹈美有机地融于数学教学中,令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探求欲,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学中的数学美与舞蹈美的融合,也会成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现美、创新美的重要内部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