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盛楠 《新闻窗》2014,(2):41-43
王全安团队精工细作了7年将民族史诗般的小说《白鹿原》搬上了银幕,电影公映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却饱受争议,褒贬不一。白鹿和朱先生这两个核心意向的缺失,让对《白鹿原》饱含期待的读者慨叹《白鹿原》丢了核心和灵魂,观众也并不为田小娥的大篇幅情感戏而买单。  相似文献   

2.
胡超 《传媒》2021,(14):81-83
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托于央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央视公益广告通过对符号的意义建构和情感表达,在勾起民族情感和价值观教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中,受众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油然而生.2019年央视春晚以《美丽中国幸福年》《新春新声》和《过年》三个公益广告亮相,通过独特的年文化符号系统,用日常生活元素来进行文化承载和情感关联,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3.
李彩霞  杨红光 《新闻界》2012,(4):12-14,22
《静静的艾敏河》中"劝奶歌"起到了情节转捩和情感升华作用,所承载的叙事功能及美学内涵为民族影视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3):37-40
本文以马识途的代表作《夜谭十记》为例,从展现民族性格、体现民族审美情感活动以及选择文章题材等维度对小说体现的内容民族化做具体分析,体现作者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风格的追求,展现文艺民族化的社会功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南方人物周刊》,1982年,罗大佑还是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一开始,罗大佑就以挑战者、叛逆者、孤臣孽子的姿态出现。他将对东方曲调的探索,对一个民族的宿命所进行的精确剖析,对黄色人种的浓烈情感和故乡情怀,以音乐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6.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莎 《大观周刊》2011,(51):12-12,9
《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由文人创作的历史文学专著,一它不仅开创了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更以散体著称,韵散结合,历史与文学相互辉映。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 完美的结合。本文就以《蒙古秘史》为例,来深刻地探讨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特性及民族特色名。  相似文献   

8.
阙一都 《今传媒》2013,(2):99-100
导演陈凯歌以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文人思维著称影坛,时代和命运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既悲又喜、一言难尽的情感。无论是早期的《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还是近年来的《梅兰芳》《赵氏孤儿》都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本文将以他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制作的短片《百花深处》为例,选取电影选题、表现手法、象征修辞、音乐音响这四个方面,分析陈凯歌蕴育其中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院学报是我国高等教育、民族研究和编辑出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各民族学院几乎都创办了自己的学报。据粗略统计,虽然在全国不下六七百种之多的学报中,目前仅有《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和《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等10家民族学院学报,以固定的刊期出版发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电影《望乡》在我国上映,曾引起很大反响,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望乡》是根据小说《山大根8号妓院》改编的。小说的作者山崎朋子在这本小说中充分地显露了她丰厚的生活积累,对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心理细腻而深刻的体验,对本民族的浓郁而执着的情感以及突出的文学才华。1985年,山崎朋子又完成一部力作《爱与血》,由日本东京光文社推出。  相似文献   

11.
郭慧  曾超 《东南传播》2022,(6):24-26
电影《长津湖》通过典型人物刻画与双向融合叙事的艺术手法建构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美国霸权主义、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现实主义的影像特征催化了受众情感共鸣和集体共情,使电影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意义内蕴。浸润文化自觉的导演思维投影了“抗争美学”的影像风格,提升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电影对长津湖战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延续,将助推青少年受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22日,笔者对《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石一宁进行了采访。刚刚转身离去的2012年,被中国作协确定为"少数民族文学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而《民族文学》杂志则是中国少数民族作者刊发作品的主要阵地,多年来,从《民族文学》杂志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前段时间,"2012《民族文学》年度奖"揭晓,新疆有多名作家获  相似文献   

13.
白润生教授的《民族报刊研究文集》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以下简称《文集》和《史纲》)是民族新闻史的两部奠某之作。《史纲》以史为主,间有论析,收集》则主要是理论的阐发,兼有史实的梳理。《史纲》的史始终置于《文集》所阐发的理论的烛照之下,而《文集》的理论则一直以《史纲》中的史实为依据,史、论互为表里,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民族新闻史的整体性把握,初步建立了民族新闻史的学科体系。我认为《文集》最能代表作者的民族新闻研究成果:有关于民族新闻的总体的理论阐述,有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到近期(199…  相似文献   

14.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陈群峰 《视听界》2006,(3):58-60
2004年初,定位于“以资讯为核心,以情感为特色”的江苏卫视,全新推出资讯、电视剧、综艺三大板块,铸就了“1860新闻眼”、“江苏新时空”、“情感剧场”、“情感地带”四大品牌。感动2005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更是在感动2004的基础上,整合频道资源,联合中国慈善总会、香港亚视推出的大型媒体公益行动。经过两年的发展,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进一步深化,品牌效应凸显。作为国内首家情感特色频道,江苏卫视的主打栏目群“情感地带”将原有的《女人百分百》、《服务先锋》、《欢乐伊甸园》、《超级调解》、《情感之旅》、《新三言两拍》、《激情60秒》七档情感节目统一标识,包装成一个系列,以情感的核心理念和个性化的制作元素产生出规模效应,在全国视野内实现了江苏卫视风格化生存的效应。有关专家、学者近来对江苏卫视作了精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董鑫 《东南传播》2022,(1):127-130
电视剧《功勋》,通过平民化、生活化、故事化叙事,引发观众对英雄的共情.通过史诗性叙事模式与抒情性叙事风格,引发观众对时代的共情.通过民族形象视觉修辞、家国建设叙事主题与"感伤""对比"叙事策略,引发观众对中华民族的共情.以共情理论为基点,英雄共情来源于观众对英模形象的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时代共情则由剧目所凝聚的群体情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情感类新闻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媒介市场,并有蔓延的趋势。本文以报道情感类新闻为主的杂志《知音》为例,通过对它的具体分析,探讨情感类新闻受欢迎的原因,以及《知音》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本文选取老舍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从民族国家语境的角度出发,从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个人主义话语的兴起、民族国家语境中的惶惑、挣扎与抗争三个方面讨论该语境对老舍创作的影响,试图分析作为自觉的现实主义创作者的老舍是如何在小说创作中渗透民族国家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