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互联网+"正在创造新的人类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身居陋室,知晓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万物皆备于我"等愿景,已经成为现实。"互联网+教育"催生下的新教育生态正在形成,教育者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教育思维"非常必要。再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务必要明确:"互联网教育思维"有什么特点?我们当如何把握?"互联网+教育"是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形式和内容的深刻变革,但教育核心价值往往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只有人懂得爱,只有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教育》中精辟地阐述了爱情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学生如何做人本是学校德育的目标,爱情教育也应该名正言顺地纳入德育的范畴。当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出现在教育者视野中时,我们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其表现则是封闭与捧杀,而这种禁堵办法只会把学生逼向反面。当学生不满足于精神上的爱慕而去追求生理满足时,我们又容易以单一的性教育来阻止这种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他告诉我们: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对此,本人在30年教育教学经历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故事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建立成熟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五大建议在农村放飞我的教育梦如何应对网络中的负影响与一个"坏女孩"的交往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不可以没有宗教的情怀,从事教育工作尤其需要这样的情怀。当我提出"教育当以慈悲为怀"的时候,有人以为我信佛。其实,这跟我信不信佛没有必然联系,慈悲为怀,就是教育者的一种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相倾听、互相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教育者将听不到被教育者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被教育者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被教育者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这时教育行为将难以为继.其结果是贻误教育的良机,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教育者的失聪会导致学生人格自尊的失落、思维火把的熄灭、信念追求的尘封。教师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教师失聪的根源,疗治教师失聪的病症。  相似文献   

6.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学生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空白的妙境     
正空白,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教育中的"空白"艺术亦能达到"不教"而功成的教育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要求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还指出:"只有唤起人们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说明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学生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刚 《湖北教育》2007,(8):42-43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我认为这句话是对"无痕教育"的最好注解。如何在生活化德育的大背景下在品德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和探讨关系,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抓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价值》一书指出:良好的教育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唤醒教育者的内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常把"教育唤醒"应用在孩子身上,唤醒的对象固定在一群天真烂漫、纯洁无瑕的孩子,可是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当你唤醒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唤醒老师,而且这种唤醒是一种无价的"礼物",孩子馈赠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孩子的多得多!我想这也是老生常谈的"教学相长"吧!  相似文献   

11.
<正>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教育内容等寓于一定的生活环境、组织活动与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学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那么,如何在信息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对教育不满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批评教育机构变成了企业,学校变成了工厂,教育过程成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学生成了生产线上的零部件。最近,笔者了解了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后,改变了以往对企业的刻板认识,事实上,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相倾听、互相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教育者将听不到被教育者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被教育者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可以说,当学生的叙说被教师拒绝倾听或发生遗漏的时候,“失聪”就出现了,其结果是贻误教育的良机,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教师“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教师“失聪”的根源,疗治教师“失聪”的病症。一、教师“失聪”的病症1、不倾听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说”,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入手,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开始,分析了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及其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及其影响提出了突破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策略。最后,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呼之即出。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布克现象”与“布克预言”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 《辅导员》2012,(12):23-24
我常常想: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那么的奇妙,就像我和我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相遇、相知、亲密无间呢?为什么有那么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又那么深刻地融入我的思想,我的生活,让我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她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她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7.
杨清江 《小学生》2012,(12):68-68
教育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展开教育的。教育为什么需要语言呢?教育在语言学中得到什么帮助?这都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杜威觉得在语言的一贯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杜威列举了三种不良的现象:首先,语言教育中有"满堂灌"的现象存在。在语言教学中,教育者好像是独裁者,教育者垄断了语言权。通过对教育的实践和考察,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喋喋不休,而学生只限制于用简短  相似文献   

18.
1536年,法国的布克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他们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归结为制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更高教育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深刻理解金山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于是,我们再一次审视我们的办学理念。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如何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尊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评价,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地叩问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育生态正在静悄悄地变化,学校教育主动转型发展正闪耀着“微光”。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反观现实,我们发现,当教育向现代科学大踏步地迈进的时候,当人们面对信息洪流而成为一个虔诚的"知识信徒"的时候,我们离智慧的教育却越来越远,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传统的羁绊、教育惯习的束缚、教育偏见的禁锢,却成为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阻抗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