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吃播",作为一种近两年流行的网络直播形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逐渐兴起。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身体来作为个体符号,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呈现和自我表达。本文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分析,聚焦当下"吃播"热背后,个体的身体被吞入媒介景观当中,成为我们所观看的媒介景观的背后,带来的这种新的媒介身体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被媒介生产的各种景观包围,而由传播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新的媒介形态更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网络直播就是这其中最新的景观之一。本文从德波的景观理论出发,批判性地分析了网络直播作为景观与反景观的二重性,探讨了网络直播对人与人、人与社群、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改写,展现了这一媒介景观的多维面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中,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处虚拟的场景,该场景提供了主播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也是伴随着身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产生了网络女主播身体表演的现象级景观.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女主播的身体表演给受众带来了一场群体狂欢.身体被看作一种消费品,身体消费具有了符号的属性.这种身体消费的符号化,使得其作为身份、控制与欲望的表征得以凸显.但是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成为常态,导致网络直播的内容过...  相似文献   

5.
刘懿璇 《青年记者》2022,(24):110-112
网络社会的崛起推动了社交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社交文化社区成为潮流玩家的聚集之地。在虚拟社区中,玩家通过建构自己的潮玩形象和其他玩家进行社交互动和状态分享,虚拟形象成为个体身份展演以及完成自我建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个体在数字身份的生产过程中,也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技术发展与物质逻辑,虚拟形象作为一种数据化媒介符号使身体媒介成为整体,通过信息的串联方式创造了数字化生存中新的社交图景。  相似文献   

6.
苏柳 《新闻前哨》2020,(2):81-82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互动形式,实现了互动过程中身体的缺席向在场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女性身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众多的社会议题通过围绕女性身体的讨论表现出来,如话语权力问题、消费主义、青年亚文化等。传统的性别文化和观念仍发挥着作用,但女性意识也出现了觉醒,女性开始掌握自己的身体,表达自我,追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洁 《东南传播》2022,(5):113-116
与当下流行于社交媒体中乡村青年展现乡土特色的文化不同,大理石龙村白族青年女性通过微信等媒介实践表现出选择性地筛选乡村景观,或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性处理等现象。本文认为此现象是白族青年女性在技术可供性、主体意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对乡村景观进行媒介技术再构的结果,是乡村白族青年女性涉足媒介技术场域之中重塑自我以及重构自我与乡村关系的网络实践。  相似文献   

8.
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的身体作为一种超真实拟像,去面孔化和碎片化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而在身体符号的具体消费中,个体一方面以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实现对他者的身体消费,构建自身的主体认同并获得替代性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同时也将身体符号的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获取社会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导的与媒介、大众共谋的审美与生产逻辑下,身体不仅在商业传播中作为生产要素成为注意力聚集与变现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构成被生产和开发的对象,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  相似文献   

9.
蓝艳华 《出版参考》2013,(15):30-31
网络唤起了蛰伏在个体体内的发表诉求,使被压抑的发表愿望获得宣泄的自由。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即意味着"媒介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对社会内容的准确表达"。由于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得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个体成为“技术具身”的赛博人,场景、身体、在场的概念发生了变迁。异地恋群体通过专注、便利、亲密的在线互动,以及双方的联合活动与共享任务,重新实现了“数字亲密”式的交流与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与媒介技术进行了“双向驯化”:媒介技术推动异地恋个体重塑自我边界,转变媒介使用惯习;异地恋个体则使技术“为我所用”,体现了物理身体的不可替代,确认了“数字亲密”的真实性。随着个体回归“在场”,异地恋群体克服了由“脱域交往”引发的信任危机,从而重新搭建起安全感与亲密感,建构起以认知型信任为主、情感型信任为辅的人际信任,以及以媒介技术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运作规则为基础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11.
真人表情包作为人类情绪的媒介化之物,不仅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深层心理机制,也形塑着个体对于自身的认知和使用.在交往机制层面,网络对话成为基于自我认知和期待下的选择性表演,个体在充满情感控制与计算的日常谋划中实现"面具化生存".而在身体认知层面,个体通过表情包符号将身体从物理空间抽离,实现了无限在场和主观述情,身体价值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个体的身体观也发生着转变,面容的尊严象征日益消解,祛魅后的身体受到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思想的双重渗透,过度消费身体的价值倾向引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相较技术层面的优化,网络直播媒介在人性化层面的延伸更加明显,人性化逻辑成为牵引直播媒介进化的主要力量.基于媒介演进人性化趋势的视角,文章考察影响网络直播演进的人性需求,并探讨网络直播如何沿着深度适应人性需求的逻辑延伸.具体地说,网络直播的人性化逻辑是通过满足人实时同步的基础交流诉求,传播日常生活内容的物理诉求及情境化互动、分享的心理诉求,媒介向着消弭、延展、情境化的方向发展,即以去中介化的发展路径将网络直播空间延展至日常生活,构建更有温度的媒介情境,实现人的"感觉总体"回归.然而,网络直播在带来极致人性化体验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付出去社会化的代价,使人独立生存能力降低,出现"个体孤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受众养成了网络消费习惯,网络直播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模式也成为社会热点。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构建社会化营销模式,进行网络直播营销,将营销、品牌、用户和社会连贯起来,也成为许多企业的优先选择。为此,基于互联网思维,分析了网络直播营销现状及特点、网络直播营销模式及策划要点,提出了网络直播营销策略,希望能为网络直播营销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的社交媒体环境中,网络视频主播与受众同时以媒介化的身体进行着视觉交往与社交互动。网络视频主播以“面具”遮蔽身体,原本以“身体/面孔”作为中介的视觉关系被面具或者数字形象/皮肤遮蔽所阻断。身体的遮蔽一方面改变着网络社交情境的拟真性,作为社交主体的主播在重建着“自我”;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主播与受众之间双向的视觉关系,建立新的单向观看与凝视。本文以网络视频主播的身体遮蔽为研究对象,以面具遮蔽与数字遮蔽两种角度切入,辨析其内在的传播逻辑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萌 《东南传播》2024,(3):80-82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时间呈现出碎片化、无序化的新特点,并以强势的姿态夺走了大众的注意力,成为新的时间标杆。在这一背景下,自然时间这一参考系式微,与之相关的四季叙事被媒介时间深度嵌入,出现了仪式化、碎片化、符号化、商品化的特征。媒介四季与现实四季的错位割裂了个体认知,产生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以及自我五个方面的异化。个体需要在加速的媒介时间同无法加速的四季轮转中去追求一种“共鸣”,让自我不至于游离在世界之外,积极主动地同世界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6.
视频化生存正成为日益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越来越多的视频用户开始将个人的独处生活进行直播,如独自学习、工作、就餐和收纳整理等,这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媒介景观。研究聚焦青少年直播学习,关注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传达。研究发现,网络社交中的积极偏向逻辑被青少年运用并迁移至直播学习,使直播成为一种数字化管理策略。同时,直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观察自我的视角,并通过虚拟陪伴和数字归属来缓解孤独。在独处直播中,人们形成了“在一起独处”的连接文化与存在方式。直播中的“在一起独处”正成为一种规划生活的理性化方式,蕴含了人们对生活更为高效且优化的期待,同时从相对随机且离散的网络连接中获得数字化陪伴。在日益个体化的时代,直播所建构的“在一起独处”实现了一种独立与连接、陌生与熟悉、疏离与亲密之间的动态平衡,其背后映射着人们对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期待和精神诉求,也为理解个人与技术间动态且复杂的关系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直播成为现象级的传播景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线上健身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4月7日,“刘畊宏”微信搜索指数环比增长突破2280.33%,以直播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健身博主爆火。“影像时代”健身直播兴起,互联网空间开始发展身体叙事的实践——以身体为表达媒介,进行叙事实践。本文以抖音APP爆火的刘畊宏健身直播为例,从身体叙事角度,对后疫情时代健身直播的身体叙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进步,为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使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隐蔽。本文以网络直播为例,从网络直播平台运营方、主播、消费群体、政府监管这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直播平台淫秽色情传播的原因,反思目前的网络文化以及关于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更加纯净地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流量社会,符号取代现实,信息流动支配经济、政治,象征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催生出形态各异表现多元的多媒介社会形态与青年亚文化圈层。流量社会的出现则表明,信息流动支配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的全部过程。资本市场、信息媒介、社会大众在流量下利用信息数据多维互构,而这一过程在网络直播中较为明显。网民通过直播表达自我,参与流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受众诉求,青年亚文化再现新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流量社会下网络直播消费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共鸣效应入手,分析在群体孤独的环境下呈现出的外显特征,针对虚拟狂欢消费的成因与困境,讨论流量社会下网络直播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网络直播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海燕 《传媒》2017,(10):42-43
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发展的井喷之年,网络直播平台的迅速崛起,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观。有些平台在直播中不断捞金,有些普通人因直播而成为刚红,直播界惊喜不断,现象级产品层出不穷,新闻界也因此看到了网络直播的价值所在,网络直播被业界视为新闻界的下一个风口。但是,这个风口该如何利用,如何和新闻实践有效结合,现有的尝试明显不足,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