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婧 《报刊之友》2011,(12):151-153
以电视节目“2011年快乐女声冠军赛”为研究对象,从“告别的仪式”和“回归的表态”两个命题展开论述,以其优点、创新点为切入,结合这期节目的文本语言、现场状况、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的情况,以及往期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这是一期还算成功的阶段性收官之作”这一具有肯定性倾向的结论,并对行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和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2.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播海量信息的时代,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县市级报纸,由于受人才不充足、体制不灵活所限,新闻报道“轻飘飘”现象存在,如何重塑党报权威,让“小报”不小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领导"     
“领导”是很有力量的,就算你看不见它,它还是可以实际地影响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庄传伟 《传媒观察》2013,(11):18-20
2013年9月9日,“2012--2013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揭晓,新华日报再摘全国省级日报“榜眼”。这是新华日报连续两季跻身“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二强行列。从2007--2008季的排名第五到连续两季进入前三强,再到晋级亚军,新华日报的广告经营强势崛起,迈出经济调整转型期“弯道超越”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和理论,表面看似乎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是,作为一张整体的报纸,他们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他们反映的都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只不过,新闻重在说“事”,理论版重在说“理”。理论版更像个“会客厅”,他们传出的是“理性的声音”,提供的是一种思路和某种路径探讨。理论版的“新闻情怀”.正是探讨理论版走出纯理论探讨的狭隘范同,向事的例证与分析的空间延伸。  相似文献   

7.
关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是评论界对非虚构写作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的话题。也正是对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的不同态度。构成了非虚构写作与传统新闻报道及虚构写作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8.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鸟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9.
时下,DV机已经成了普通家庭日常消费的热门商品之一,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利用DV机拍摄个人的视频影像。平常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起“DV”一词,可是说到“DV”这两个字母的具体含义时却鲜有人能够说得上来。笔者曾随机提问过周围一些朋友:“什么是DV?”听到的回答大部分指向了小型家用数码摄像机,  相似文献   

10.
单娟 《报刊之友》2012,(12):82-83
城市形象片,作为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起着介绍自己和吸引别人的重要作用。它对城市方方面面的呈现,绝不是不做加工处理的照搬,更不是娇柔、粉饰之后的呈现。而是运用美学的思维和艺术创作的理念,对现实的“精华”成分进行提取和重组,最终达到“真实”的效果。因此,本文将提出城市形象片中的真实性原则,并指出目前存在的几个误区,从而对城市形象片的现状和创新思路形成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刘廷娥 《兰台世界》2014,(4):113-114
邯郸“倡优”对赵国舞蹈文化发展的贡献最大,而赵国独特的社会风俗及民风是邯郸“倡优”产生的土壤。正是这样“雕悍少虑”的民风,喜爱悲歌舞乐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2.
任少楼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9,(5):84-85,88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十分强调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牢记“三贴近”不仅是增强新闻可听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弱势”媒体复兴、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田晓丹 《大观周刊》2011,(37):229-229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其中的前提就是语文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这个前提,那么“提高”便成为空中楼阁,要搞好高一语文教学,就必须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课程结构变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和变化的挑战,其间是平稳顺畅过渡,这就是高中教师应把握的“切入点”问题。正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好高中语文乃至其它学科的“金钥匙”。怎样把握初中学断向高中学断顺利过渡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4.
史燕 《新闻通讯》2012,(8):40-41
“我就在现场!”这是每一个跑社会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要求与工作常态,也是我们常州日报社会新闻部的行动纲领。而且,天气越恶劣、场景越恶劣、气味越恶劣……我们就已在路上,我们正赶向现场。  相似文献   

15.
在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先天有着“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特性的外经贸报道怎么做,是地方媒体或者说从事外经贸行业报道记者的“必答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裹胁下扑面而来的“入世”、“走出去”、“贸易摩擦”、“外贸顺差”、“服务外包”等一系列热点、亮点和难点,要让这些“遥远”的事件及时“着陆”,并且尽量使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电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更应“有情有意。”电视画面作为这门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它能否做到“含情蓄意、情真意切”直接关系到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仿佛刮起了“正能量”风暴,“正能量”成为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流行用语,成为我们语言生活中的一个焦点和亮点。媒体上常见“正能量”.生活中也不乏“正能量”:吃了一碗牛肉炒饭,“哥们,这饭够正能量!”看了一场励志剧,“嗯,这部电影充满正能量!”遇到一个开朗爱笑的帅哥,“哇,他好有正能量哦!”石缝中的小树开出了小花,“这树真是极具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舒畅 《新闻窗》2013,(5):32-33
“小舒小唱”:一个专栏的即兴与笃定 “小舒小唱”栏目诞生于2000年10月,没有计划和预期,完全是灵光一现的结果——当时我是贵州商报的文学副刊“心语”版编辑,每期编辑刊发来稿,感觉版面太散,缺乏一个“核”,于是有一次弄了篇点评和“趣味排行”,比如“最搞笑的错别字”,“投稿最踊跃的投稿群体”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刘海龙 《大观周刊》2012,(34):32-32
老子思想具有“变化”的特性,确定性的概念在老子那很少有提及,他一般是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否定又进一步演变成变化,在这里,变化分两种,一是客观的物的变化,二是主观的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林海文 《大观周刊》2012,(17):52-52
首创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是中国本土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其生长机理可以用“多方回应互动型制度变迁假说”来分析:它是在民众民主需求提升、国家积极推动、基层政府不断创新、学者及媒体热切关注等多方面因素下生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