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音乐健身     
音乐健身从医学角度看,音乐是一种生物能量。通过大脑皮质还可发挥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的作用。声音是声波的振动,而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作用于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这就是声波的物理作用。所谓音乐的化学作用,即声波能...  相似文献   

3.
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我们的耳朵检测气压的波动,并转化为我们人类大脑所可以被接收的一种电磁信号。当声音的时间与波长都形成一定的结构化,其被称为音乐,广义而言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当代医学的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型不断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型转化,用音乐促进人体健康乃至医疗疾病的假想已成为现实。音乐是一种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其音响刺激能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映。有关专家认为,音乐音响的刺激能直接作用于大脑,调节神经中枢,而且它所产生的声波能迅速地、强有力地刺激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从而产生一种电位差,进而促进细胞中大分子的变化,这种状况极有利于人的营养供给和正  相似文献   

5.
疯狂植物园     
爱听音乐的Banana 科学家发现,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声波。它的振动能加速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想让植物长得快,可以试试放它们喜欢听的音乐。日本一家水果公司一直在尝试给香蕉播放音乐。他们试过巴赫、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最后发现。听莫扎特音乐成熟的香蕉味道最甜。  相似文献   

6.
听觉是我们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我们用耳朵听美妙的音乐,听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听人们的说话声……所以,耳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波从外耳传入,振动外耳和中耳之间的卵圆形薄膜——耳膜,随之引起内耳中耳蜗内感觉细胞的兴奋,产生信号,听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大脑分辨出声音。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从它诞生的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产生着作用;音乐,从它诞生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8.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物体在空气中振动发声时,就会使它周围空气形成疏密波的形式而传播着(图1)。这样,物体振动的能量就会由声波传递到物体上,而使之发生效应。(猜想)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提问)  相似文献   

9.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物体在空气中振动发声时.就会使它周围空气形成疏密波的形式而传播着(图1).这样,物体振动的能量就会由声波传递到物体上.而使之发生效应.(猜想)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提问)  相似文献   

10.
提出假设:
  声波圆舞曲仪是利用喇叭的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使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进一步引起了液体的振动。利用这种声波引起的振动,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实验,让声波自己表演。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声音的传递过程。人们先靠外耳来收集声波。声波传入耳道后,通过空气的传导,振动中耳的鼓膜,进而导致内听小骨移动,引起内耳耳蜗的卵圆窗振动。耳蜗管里充满了淋巴液,受到触动后,淋巴液便开始流动……各种器官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最后将声波讯号传到大脑听觉皮质,让大脑辨识声音的来源与音频。一般来说,人们能比较轻松地适应外来声响的刺激,不过,万一听神经接收到的是高频率的强刺激,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会将信息传递至位于脑干网状组织的兴奋系统,使个体对周围环境产生警觉,同时也会将信息传…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寂的"海洋世界里的动物们可以用叫声传递信息这一事实广为科学家们接受。水下声音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主要是水面所造成的障碍: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碰到水面时,99%的声音不是被反射,就是被吸收,水下声波的振动也同样被"囚禁"了。轻装潜水员几乎听不到经由耳朵里残留的空气所传递的水下声音。2 000多年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某些水下声音的可能来源。他观察的一个结果是:有些鱼看来是以移动体内器官的方式在鱼鳔里产生振动。鱼鳔是鱼类体腔中的气囊,就在脊骨和鱼胆下面。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许多鱼有可收缩的肌肉,可以使鱼鳔振动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耳产生的声音诊断人的耳朵既是声音的传感器,也是声音的发生器,内耳中细小的毛细胞能把进入的声振动转变成神经信号。但是当细胞随着声波运动时,它们本身也会产生一种叫做耳声发射的微弱声音。科研人员通过倾听这些微弱的信号,就能对内耳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当详细...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与音乐配合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与各门学科的纵横交织,形成一个丰富的网络系统。音乐进入体育教学中,就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尝试,正如科学家认为那样,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它对人体的物理作用是一定的声波振动。即作用于人体听觉的各个接受振动系统,产生有益共振。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节奏协调,有利健康。它对人体的化学作用是声波促进机体内有利于健康的激素分泌,提高机体酶的活性,调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物理现象,精神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内在,本质的联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离不开听觉.声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是一种感觉,但声音是通过声波传播到人耳所产生听觉的,是人在心理上对声波的感觉.良好、准确、丰富的音乐表现是我们演奏乐曲的最终目的,而演奏技术是作为一种手段植根于音乐中并服务于音乐的.  相似文献   

16.
漫话超声波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则决定声音音调的高低。科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大约是每秒20赫兹到20000赫兹。频率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波,则不能引起人的听觉。所以,人们把振动频率在每秒钟2000赫兹以上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相似文献   

17.
彩色音乐论     
<正>声音会不会有颜色?彩色音乐有无可能?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带有颜色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彩色音乐同样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形成的物质波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引起的。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振动频率大约从每秒16周到20000周之间,超过这一范围,通常不能产生听觉。颜色是由光波(电磁波)。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引起的,人眼能看到的光波,其电磁振动频率,大约从每秒451万亿周到每  相似文献   

18.
音乐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音乐都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音乐的使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它正常的功能,它的特殊功能同样使人们受益无穷。音乐胎教、音乐治疗、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就从它们本身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发声和传声》是《自然常识》第三册的第十四课。课文首先通过铜锣发声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接着通过空气振动实验,说明声音是靠媒介物来传播的,然后讲到声波的概念和回声的产生。本课可分为2课时来讲。第一课时讲发声和传声,第二课时讲声波和回声。重点是振动发声和声波概念。  相似文献   

20.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每一个音都是由许多纯音合成,纯音的数学模型是函数y=Asinωx,它是由单一简谐运动产生的乐音.其中A是振动的振幅,ω决定于振动的频率.音有四个要素:音调、响度、音长、音色.下面从这四个方面看看声音与正弦函数的关系.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即与声波的能量有关.音调与声波的振动频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