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媒体是指通过信息手段向不同人群传递媒介信息.为广大受众搭建发表言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话题或者设置议题.因为自媒体本身所具有开放性、自主化、平民化、私人性、交互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能在手机终端上成为自媒体的传播者.其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通过智能手机使用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宁夏银川市的四所高职院校,作为范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的方式,针对这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现状以及使用动机,展开了调查,并分析了高职学生目前的自媒体使用现状,最后对高职学生如何有效使用自媒体及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媒体,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自媒体的沟通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前提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正确把握自媒体的使用价值,扬长避短,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潮流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We Media)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之一,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其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越来越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更是表现出对自媒体应用自如,人际关系的交往与发展也基本都是通过自媒体来完成,对自媒体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本文以微博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情况分析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影响,进而得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的利弊,以及在其影响下大学生行为方式、媒介素养以及价值观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集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等多种优势于一身的自媒体以势不可当的姿态进军大学生群体,潜移默化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本文根据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实际影响,探讨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的方式和手段,以达到促使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自媒体及高校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结合自媒体的特点对高校现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的意义,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以期达到利用自媒体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潮  张璐 《传媒》2017,(18)
自媒体传播因其高速、自主性和交互性强等独特特性,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能积极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加强自媒体平台和运营环境建设、构建自媒体监控管体系、加强师生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可以使自媒体传播更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媒体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人们信息接收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积极、活跃,乐享新科技。随着新媒体逐渐在校园内得到广泛运用,手机、QQ、微博、微信等校园新媒体以其灵活、便捷的传播特点,迅速被大学生接纳和使用,并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等各方面。新媒体时代,党风廉政建设要想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起到作用,必须变革载体,变换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学生对微媒体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好奇心,主要从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休闲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微媒体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强势崛起,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青年对于手机媒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手机媒体在交流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传统式人际交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与素质,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校应紧抓学生现状与特点,积极帮助其认识到手机媒体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手机媒体使用意识,使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发挥真正的有利作用。本文以西部某高校为例,通过聚焦手机媒体各发展阶段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与抑制,探究媒体大环境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有效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学生自媒体行为规范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自媒体行为的现状,总结自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及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分析自媒体对大学生行为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大学生自媒体行为规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守香 《青年记者》2016,(23):139-140
网络与自媒体的普及加快了社会“媒介化”的步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日趋“泛媒介化”.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其健全的现实感的形成,阻碍了其正常的社会融人进程.由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既是形塑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媒介使用观的途径,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高晓娜 《今传媒》2016,(12):64-6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媒体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联系工具,更是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伴侣".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研究,掌握该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手机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重要用户,受到自媒体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自媒体平台作为准公共领域,发挥着促进大学生养成和提升公民意识的积极影响,但是自媒体传播具有复杂性,它所具有的碎片化传播、感性追逐、群体极化等内在缺陷,使得自媒体传播不但无法真正演变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训练,而且极容易制造网络暴民,并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温床。  相似文献   

15.
孟飞  黄滢 《青年记者》2017,(20):6-7
自媒体的出现和壮大重新结构着当前传媒的生态.①就自媒体的实践来看,它的能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比如,政府和一些职能部门也开始利用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方式,发布官方的权威信息、增进与民众的互联互动,甚至可以让基层政治参与在自媒体环境中展开.又如,自媒体让娱乐、消费方式以更快速高效的方式实现,音乐、视频、游戏、购物、旅行、就医、银行、交通、物流等需求都可以在大众手机终端的自媒体APP实现.因此,自媒体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它是对信息传播观念的颠覆,是对营销手段的再造,也是对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塑.  相似文献   

16.
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梁浩明 《东南传播》2012,(2):125-126
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应用普及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学生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这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竞赛,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边静 《大观周刊》2013,(5):279-279
随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生活行为模式多样化以及社会的影响,大学生恋爱现象在各个高校中已很普遍。作为当下最前沿的高科技手机媒体以方便、快捷、互动性等特点改变着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并对这一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琳娟 《传媒》2018,(8):86-88
自媒体使得个人的媒体权利扩大,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在网络中形成了各种自组织,并在各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对高校学生管理产生了极大挑战,迫切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具有明显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习惯和社会沟通方式。女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办学模式,这势必影响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影响其使用微博的行为。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主成分正交旋转法,作为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贡献,探讨女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及对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子娟 《青年记者》2016,(26):22-23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指“建立在Web2.0的思维和技术基础之上,允许创造和交换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平台”,①主要包括博客、播客、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管窥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