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3-16
悲剧在作家东西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他的悲剧意识已深入骨髓,成为他创作时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悲剧意识的由来有着深刻的根源,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不断地展现,成为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作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的人生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无论从创作思想的确立,情节结构的安排,悲剧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悲剧结局的把握等方面来看,关汉卿对中国悲剧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关于悲剧的阐释,明显地分前后两期,前期以梁廷楠、黄启太为代表,他们以《桃花扇》、《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对悲剧探讨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戏剧结局的诗意联想之中,后期一是以蒋智由为代表,主要从中外戏剧的比较中,倡言悲剧有益于社会的强大感染力,认为我国戏剧界的最大缺撼是于缺少震撼人心的悲剧,提倡创作“陶写英雄之力”的悲剧,以传达民族蒙难时期悲壮的美感;另一代表是王国维,他在引进西方悲剧观念时,汲取了叔本华哲学思想中的悲观主义,体现出了对人生乃至生命价值的近代思考。近代对悲剧观的探讨,不但对于悲剧规范-类型的建立有意义,还对传统的戏剧模式和戏剧精神,特别是传统人生观念和戏剧结构的“圆形意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亚妇女》,是一出托古喻今的悲剧.剧作以反对侵略战争为主题,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成功地塑了赫卡柏等爱国者的形象.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人喜欢在剧作中讨论社会问题.他的悲剧创作,开创了欧洲“社会问题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7.
曹禺创作从前期悲剧转入后期喜剧涉及到他的深层精神立场。超越精神是曹禺悲剧的精神立场,实用理性是他喜剧的精神立场,《北京人》作为正剧是两种精神立场冲突的结果。由此可以深入地分析曹禺创作的内在理路,把握曹禺剧作的深层意蕴,并对曹禺创作道路及其所依托的精神传统展开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9.
最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水平的是他的悲剧,尤其是以《哈姆莱特》为标志的悲剧创作时期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点:高贵的身份、偏执一端的性格、身不由己的行动、绝非完美的道德修养。悲剧主人公所以呈具上述特点,既有客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作者主观因素的参与;既是传统文化因子的“遗传”,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垂照。这类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现实和人生状况的毕真模写。  相似文献   

10.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1.
F. Scott. Fitzgerald is famous recorder and spokesman of Jazz Age. He is known for the sensitiv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omination of tragic sense in his works. The Great Gatsby is Fitzgerald's masterpiece. In the novel,Fitzgerald expresses a disillusive feeling and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Through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Great Gatsby,a further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gic sense of society in Fitzgerald's work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女剧作家及其悲剧剧本来看,女性是悲剧性别,现代女性悲剧往往以作为家庭叛逆的女主人公死亡或出走为结局,演绎着由生活而学的悲剧。现代女性戏剧中的“家”,既没有使女性们成为独立意义上的人,也没有让她们摆脱被男性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生死观认为,道为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生死更是如此,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将生与死等量齐观。这种对生死的大彻大悟的背后其实是体现出了庄子的一种悲剧心态。庄子既不满于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最后只能逃回内心深处,企图把自己泯灭在逍遥自由的空间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也可以说是庄子对生活采取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因此庄子的生死观在对于生和死做出了自我的哲学判断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庄子对于自己所期求而不得,退守精神家园的一种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4.
《汉宫秋》对“昭君和番”母题的突破和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把个人悲剧深化为时代悲剧;塑造了具有悲壮美和崇高感的王昭君的悲剧形象;把抒情诗的手法运用到戏剧中,使《汉宫秋》具有诗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亚里斯多德悲剧观是世界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作家要有才情;认为悲剧创作要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认为悲剧接受主要源于案头阅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内圣外王之道",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相结合,创造了人心改造的道德价值体系。毛泽东的道德建设实践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悲剧性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既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提倡以艺术的方式优游人生,他的人生哲学沾染着浓厚的闲适享乐的色彩。看似以闲适享乐为主调的林氏的快乐人生哲学,其实是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它以浓淡适宜的关于人生的悲剧意识为其人生画面的底色;用智者独具的达观的人生态度来乐处人生;对人生的目的不作漂渺的幻梦或形而上的追问,而以生活本身为人生之目的;闲适享乐地优游人生是他艺术地应对人生的方式,是其人生哲学最显层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