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与温州之争,并不是两千年前吴越之战的延续,但其对中国的影响,却未可小视。苏州输出官员和模式,此地出产的省长们将苏州经验带到中国各地;而温州更多地输出商人和资本,正在中国及全球不停步地征伐。谁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财富?谁为中国提供更好的选择?议论声中,“贫困”的苏州在外界质疑下转型,而“落伍”的温州正在政府强力下转身。它们又将走向何处?向左走向右走  相似文献   

2.
苏州与温州之争,并不是两千年前吴越之战的延续,但其对中国的影响,却未可小视。 苏州输出官员和模式,此地出产的省长们将苏州经验带到中国各地;而温州更多地输出商人和资本,正在中国及全球不停步地征伐。 谁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财富?谁为中国提供更好的选择? 议论声中,“贫困”的苏州在外界质疑下转型,而“落伍”的温州正在政府强力下转身。它们又将走向何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种路径,“温州模式”代表着藏富于民。浙江省的县级市瑞安,即为发祥地之一。这里自古市井繁荣、商贸发达。而现在,游走于世界各地的瑞安商人有数十万之多。  相似文献   

4.
在温州,有200多万人跨出家门、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为真实反映众多温州人在外创业这一独特的现象,温州日报自2002年9月起,开辟了“天下温州人”新闻专版,对在外温州人创业的心路历程,予以真诚的关注。 专版创办18个月来,报社派遣几十名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深入采访,或约请外地报社记者写稿,至今已编撰稿件1000多篇,发刊75期,积极反映了在外温州人艰苦奋斗的业绩,在宣传贯彻中共温州市委全会精神——“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天下温州人是一个谜 ——设版的初衷 天下温州人是一个谜。 有土有水有空气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又称“温州农村经济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从实际情况出发,艰苦探索,勇于实践,自主走出的一种发展商品经济的独特模式。探索建立“温州模式”专题档案,是温州档案工作者秉承“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在档案工作领域开拓创新的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撰写该文,  相似文献   

6.
温州代表着一种健康的市场发育乃至社会秩序发育的模式,但它却正在走向苏州模式;造成这种危险的,正是苏州模式的致命病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亚太国家女领导人、亚太国家领导人女配偶着装采用了苏州漳缎面料,引起漳州与苏州关于漳缎“籍贯”之争.以“漳”字命名的面料,自然与漳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当年在苏州从事生产经营的杭绸、湖绉与杭州、湖州的关系一样.但漳绒华丽转身为漳缎,虽有“漳”字标签,却与漳州关系不大,是漳绒在苏州的改良升级版,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丝织产品.漳缎不仅凝聚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更代表了清代苏州丝绸生产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8.
雁荡山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官,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且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  相似文献   

9.
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起步于2005年,到今年已有十年的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早期缘于行业自主创新,后期实现制度化,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主要通过分馆、轨道交通图书馆、集装箱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方式实现.“苏州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全委托”和“非联盟”的紧密型总分馆为体系架构,以“全覆盖”与“高效益”为建设目标与价值追求,以持续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学研究发现为制度设计依据.而建设主体与管理单元的非同一性、同城效应的非完全性、分馆员工的不稳定性,则是“苏州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和完善.表1.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0.
期刊界,往往有“得渠道得天下”、“内容为王”等观点之争,其实,作为市场型的期刊,按“水桶木板理论”说,成功的期刊是由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完美结合而产生的精品,两都要相齐并论,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特别是作为专营化的报刊自办发行网络渠道在期刊经营中板块效应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笔者认为,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德”字上.  相似文献   

12.
温州资本出现新“井喷”近来,温州企业在区域外的投资行为高涨,其资金数量之多,投资行为之众,形成温州资本的新一轮“井喷”行情:———2002年9月,温州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集体下注巴中和自贡,35个温州老板与四川这两个地级市签下35单投资,总共砸下了15亿多元的巨资。基础设施建设、房产、工业、农业、教育……温州资本几乎是无孔不入。———苏州娄葑镇日前赴温州招商,当场签订了7个项目,投资达2亿人民币。———在新疆、甘肃、云南等偏远省区,善于跑马圈地的温州人同样将一个个“温州村”“温州工业城”搞得…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哈尔滨市的报刊亭之争,反映了省报和市报在发行渠道上的利益之争越演越烈,报刊销售的资源共享还没有成为现实。这样的事情不仅在黑龙江省出现,在深圳也出现过类似的“争夺”。  相似文献   

14.
从苏州到上海:区域整体研究的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触江南地区史 ,有一感觉非常强烈。自宋以来 ,直至海通以前 ,富庶莫过江浙 ,苏杭称雄天下 ,而苏更执江南全局之牛耳。是时 ,史称“苏人以为雅者 ,则四方随而雅之 ;俗者 ,则随而俗之。”松江市面就曾以“小苏州”为荣。不意五口通商数十年间时势急转 ,“申江鬼国正通商 ,繁华富丽压苏杭”。僻处东隅 ,曾为松江属县的上海遂取苏州而代之 ,独领风气 ,率先起步由传统向现代蜕变。兹后不惟苏州失其旧日光彩 ,“俯首称臣”,近则嘉兴、无锡、宁波 ,远则天津、武汉、青岛诸地 ,甚至江南一些市镇 (如德清新市、余姚长河 ) ,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 ,…  相似文献   

15.
温州三探     
山水风光与知名企业相结合的“温州经济探秘游”,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游人们神往的是: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温州民企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脱颖而出,以“温州模式”在全国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6.
赵楠 《今传媒》2024,(2):153-156
“世外桃源”这个美好的文学意象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探索构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前承先秦的“大同社会”,后启唐宋的“大辟天下寒士”,三种社会模式都反映了纷乱时代背景下人民对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与“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这两种社会理想有着本质的差别:一是构建三种社会理想的哲学思想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是儒家思想的产物,而“世外桃源”是道家思想的产物;二是存在着“公”与“私”的不同,“大同社会”“大辟天下寒士”都以“公天下”为目标,积极入世,而“世外桃源”离群避世,将目光聚集于百姓,为研究纷乱时代下个体为求生存而挣扎的悲剧命运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结合陶渊明的家庭出身、人生变故、宦海浮沉等历程,分析了隐喻在“桃花源”背后美好人生理想走向幻灭的命运悲剧,旨在运用对比冲突的手法探究悲剧形成背后的社会历史成因,凸显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报人》2009,(4):40-40
2008年,《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两个征文活动已经结束。其中,“‘苏州杯’地市报业市场振兴”征文收到来稿213篇,择优刊登37篇;“温州杯”晚报、都市报论坛”征文收到来稿189篇,择优刊登38篇。  相似文献   

18.
沈阳 《出版参考》2011,(12):10-10
温州金融风波愈演愈烈,所表达的则是“温州模式”的终结。 这次温州危机的爆发有其直接因素。第一,2008年以来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下,长期止步于“进出口贸易”的温州制造业急剧萎缩。第二,由于8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成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中西部发展差距的相对缩小等因素,温州失去了可以任意支配的廉价劳动力,“血汗工厂”渐渐失去了基础。第三,在四万亿元的投资之后,  相似文献   

19.
1986年9月18日《文汇报》一版头条发表的《“模式”还是多些好——对沿海农村经济考察的思索》的通讯,是一篇颇受人们注意的好报道。这篇通讯之所以好,主要是抓住了在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中,各地普遍关心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叙述和分析。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发展速度相当快的地区。经济学家把这些地区的发展格局概括为一种“模式”(显然,这里的“模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格局,而并非指僵化不变的样板)。“模式论”一时成了人们热门的话题。其中尤以“温州”和“苏南”  相似文献   

20.
温州金融风波愈演愈烈,所表达的则是“温州模式”的终结。 这次温州危机的爆发有其直接因素。第一,2008年以来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下,长期止步于“进出口贸易”的温州制造业急剧萎缩。第二,由于8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成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中西部发展差距的相对缩小等因素,温州失去了可以任意支配的廉价劳动力,“血汗工厂”渐渐失去了基础。第三,在四万亿元的投资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