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东亚学团董事长、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今,他被推选为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的候选人。 曹勇安,48岁,1.80米的大个儿,性格豪爽,虎背联腰,说话底气十足,走路大步流星,打眼一看,典型的东北大汉。除了那副银丝过近视镜,其他都不太像“文化人”。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属于“黑五类子弟”,没资格戴红袖标,就躲在家里看书学习,也算因祸得福,1971年“复课闹革命”来临时,他所毕业的中学缺教师,17岁的他居然登上讲台成为“代课教师”。但“地主兼资本家”的家庭出身,每每填写各类登记表时,那令曹勇安十分尴尬。当年,他最崇高的理想竟是当“革命烈士”…… 后来,下乡时,他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穿“黄棉袄”去屯垦戍边,只好到农村插队。运肥时,别人挑两个土篮,他挑四个;铲地休息时,别人闲聊谈笑,他抓紧时间看书。 翻开曹勇安的履历表,代课当过教师,下乡当过知青,进厂当过工人,白天与“工农打成一片”,夜晚又成为夜校教员,在教育的岗位上一做就是31年。其间,公办学校的教师、副校长,大型国企的教育处副处长、处长,民办高校校长,民办教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养成了乐于挑战、永不言败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解读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从《实斋笔谈》看章开沅先生的史学思想体系田彤“大家”之所以为“大家”,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于所追求的事业之中;就在于他把事业的终极关怀当作自己的终极理念。章开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但由于他是一位研究精专、...  相似文献   

3.
师爱的境界     
“心中有爱”是优秀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就是这种既“高”又“实”的爱的体现。当时陶行知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  相似文献   

4.
追溯陈鹤琴先生当年的“经史”,“热爱儿童”要算是最重要的一章。陈先生喜欢孩子是有来由的,一是他“常常同小孩子一起玩弄,一起生活”;二是读了外国学者著述后,“益觉研究儿童心理之有味”;三是以自己的孩子一鸣为对象,“实地考察,实地试验,更觉小孩子之可爱。”教育家、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先生在《陈鹤琴教育文集·序》中指出,热爱儿童“可以基本概括他一生的为人、工作、科研以及事业。”孟子曰:“大  相似文献   

5.
面孔     
黄炎培:创办中华职教社;曹勇安: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高职院长;王湛:著书见证教育强国;窦铁成:经验诠释专家型工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丁其发 《文教资料》2005,(19):88-89
乡村教育家蔡林森二十年苦心经营,将洋思这所农村薄弱初中,创办成为今天的江苏省模范学校、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乃至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真可谓神话,从洋思中学的崛起这份磨血的事业中,我感悟到的是:校长强则学校兴。蔡林森校长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塑造洋思。一、以事业立身,树立自身良好的师者之师的形象。蔡林森的人生哲学“吃苦就是福”。他的工作座右铭:“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就是他作为一校之长首先树立的“师者之师”的形象。在工作过程中,他以强…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镜子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时,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周恩来同志发展了列宁的观点,把托尔斯泰称为“时代的镜子”;普希金则把民歌称为时代的镜子。把他们的话加以引伸,那就可以说:一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镜子的基本用途,就是古人说的:“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为此,镜子必须力求准确、真实。我们把文学比作镜子,就是要强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易经》中有这样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青云中学校友李伟强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勇于拼搏,崇德尚进。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坚定了李先生建立事业、帮助别人的信念和决心。“要帮助别人,先要建立自己的事业;只有建立自己的事业,才能更多的帮助别人。”这是李先生道出的极为朴实又极富哲理的一句话,也是李先生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凭着这种信念,凭着他的艰苦奋斗,他终于拥有了自己辉煌的事业,终于得偿所愿:帮助别人,更多的帮助别人!几经拼搏建立事业1941年,日寇侵华,顺德沦陷,哀鸿遍野。同盟会员周之贞先生目睹邑中难童失养失教,深感“义难坐视”。为保地方“元气”,延续“国脉”,遂创立“顺德青云儿童教养院”,时搜救难童近800人。时年9岁的李伟强,就是难童中的一员,他在江谷“儿教院”度过了艰辛而难忘的童年。“儿教院”在艰苦的环境中办学,学生在半工半读中成长,学生自己动手,运输砖瓦,建设校园;自己动手,种菜、磨豆腐,采购伙食、挑运谷米。虽然如此,孩子们仍然坚持勤奋学习。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严格的校风、良好的学风影响下,他养成了艰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也继承了周之贞先生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0.
董德铮在中小学工作三十多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与信念,那就是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1979年他调入沈阳市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专门从事电化教育。这样一来,他信念的翅膀抖开了,又可以在教育事业上一展身手了。用他的话说:“我要从零开始,流自己的汗!” 电化教育是一门新的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幻灯上的投影向学生讲解书本中难以解答的问题。制作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是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但他的艺术思想遭到了误解。其中,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就处于这样的遭遇。实际上,他的艺术本质观可以表述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存在及内省的表达,就是一种行为、一种体验,一种审美意识,就是艺术家的本质。他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其艺术发展观则可概括为:艺术有生命,它的生命由“内生命”和“外生命”组成;艺术不会消亡;随着时代前进,艺术形式就会新生。他已认识到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2.
张謇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许多卓有成效的实业家,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张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面对外来的挑战与现实的危机,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腐败不堪的官场,以在野之身,凭一己之力,赤手空拳,惨淡经营,谋求近代中国实业与教育现代化之路。可以说,实业是他一生事业的主要基础和主要成就,而教育则是他一生的主要旨趣所在。他不仅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体系,而且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咀嚼深思的教育思想遗产。一、“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与教育,是张謇借助于救…  相似文献   

13.
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应然”不是“实然”。“应然”转化为“实然”的过程,就是规范转化为师德的过程,就是“德化”的过程、“德性”形成的过程。道德规范能否内化取决于人们对规范的认同,而对规范的认同又取决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群体和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同。有了这种认同,他才会形成对学校和事业的责任感,而有了这种责任感他才有可能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和“德行”,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师德的人。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战士;既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理论家,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人民缅怀他、崇敬他,不仅是因为他实验了一条中国乡村教育改造的新路子,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反对“传统旧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他那“不避艰难险阻,不顾敌人威胁利诱,不计个人得失安危,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人民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可以说,陶行知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永远激励后人奋进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深入探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完全必要的和非常有益的。 (一)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不可能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在旧中国那样的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16.
每每读曾卓的诗作,常常会想起他在1943年写的《誓》中的诗句:“我的诗是我的碑。”是的,诗人视诗如生命,是“生命的一部分”,毕生以诗为追求的事业;同时,他的诗也就是他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浸透着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验,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用诗为自己树立起一座座碑记。每个并不曾见过曾卓的人,只要读读他的诗,便可认识诗人,了解诗人,敬佩诗人,与诗人心犀相通。  相似文献   

17.
靳玉香 《教育革新》2009,(10):21-21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品质。”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育孩子乐观处世.享受快乐人生人乐观的先决条件是自信,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8.
叶老主张“‘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就是他的“学导”思想。叶老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表述,他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变教为学;变授为导;变知为力;变形为效。他的这一思想对当前的教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量的新词新语不断地涌现出来,“—热”就是其中的一例。翻阅一下近一时期的报刊,随时都可以看到以“—热”构成的新词。  相似文献   

20.
在村小教育岗位上,马作勤老师一干就是13年。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刻苦钻研,积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镇级“优秀班主任”“村小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育人篇章.堪称广大教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