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侯瑞荣 《山东教育》2004,(33):26-26
一提到“任性”,大多数成人就认为是小孩不听大人的话,和大人对着干,其原因归结为家长对孩子太娇惯、太迁就,给孩子太多的爱所造成的。其实并不尽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知道,幼儿本身的感受和需要,大多是依靠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决定的,往往会有些不合情理,作为成人既不可以唯命是从,也不可以断然否定,即使要让孩子知道必须怎样做不许怎样做,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3,(6):58-58
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非典”的呢?他们几乎是和成人同步了解“非典”的。比如通过媒体的新闻(像电视)、家中成人之间的闲聊、大街上带口罩的人的增多、家中不断的消毒、学校的放假以及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孩子会聪明地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不确定感。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告诉他们有关“非典”的一些情况,对于儿童维持正常的心理是有利的。首先,掌握的信息的增多会使人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这一点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是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向儿童讲述“非典”的发生过程。比如“非典”是由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小班幼儿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环境每时每刻都在作用着幼儿,因此,环境对幼儿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甚至身体的生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多年小班教学经验,我认为除充分利用好地面、空间、墙面等环境外,以下五点也要多加注意。 亲:由于小班孩子小,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教师言谈举止,面部表情都要亲切、体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轻:轻声的教学,柔软的讲话,会使小班的幼儿感到很舒服,安静的环境能使幼儿学会减少噪音,尽量不干扰别人的活动,这是一种精神环境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及特点1岁以前儿童的一切行动依赖成人并通过成人来实现 ,这时儿童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1— 3岁的儿童出现独立性需要 ,伴随自我认识的发展 ,“动机性表象”产生 ,使他们摆脱当前具体情境 ,同时开始出现脱离成人控制和调节的行动。 1— 3岁儿童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自己来干”的动作上 ,但这一阶段儿童还是需要在和成人共同活动中行动 ,其自我控制开始萌芽。研究发现 ,幼儿的自我控制在 3— 4岁时还不明显 ,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 4— 5岁 ,5— 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但幼儿的自我控…  相似文献   

5.
在蒙氏幼儿园的混龄环境中,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无论是多“特别”的孩子,在我们眼里都是天使般的存在,作为老师都会一视同仁,帮助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之前也接触过语言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一开始,我感觉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不愿主动表达,比较喜欢一个人玩。有一次,他早上忘记把心爱的绿皮火车玩具带来,心情很不好,迟迟不肯进教室。  相似文献   

6.
成人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相互期望冲突的现象,为使这种矛盾得以缓和或解决,成人会使出哄孩子的“招术”,而且常常行之有效。究其原因,一是成人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往往在成人所使出的哄招之下,轻易听从;二是成人的哄招往往带有诱惑性,使幼儿认为如照办的话,会有好处,而且以前有过类似的经验,便会对成人的哄招持信任心态,再次欣然照办。但是,成人的每一个哄招并非都能奏效。有的幼儿面对成人的哄招,或“利诱不动”、“威言不惧”,或以  相似文献   

7.
儿童真正需要计算机吗?他们是否能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获益?很多家长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有关的专家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需要放缓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置于幼儿与学龄前儿童学习生活的进程,需要进行一次广泛的公开讨论,探讨先进技术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他们认为,儿童真正需要的技能是在和他人直接交流和接触中获得的。1.幼儿的发展无需助推启动。未发育成熟的大脑既不需要也不能从“助推启动”(jum p-start)设备中获益,成功地向幼儿销售产品的事实表明我们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忽视。早期儿童教育正在经历一个激变过程。这种…  相似文献   

8.
蔡蔚 《山东教育》2005,(23):85-85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意味着孩子们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这一转折尤其重大,好像在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任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的幼儿来讲并非易事,所以在一年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儿童很快会从盼望入学的兴奋中跌入害怕上学的恐惧中。小学每天都要为孩子们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为了使幼儿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们对幼儿记作业能力进行了有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从胡塞尔生成现象学的角度讲,“陌生”是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孩子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陌生性是相对于常态的、熟悉的、习惯性的家庭世界而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代际的差异,即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规则”的差异,包括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时间、空间与人际关系“规则”的差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理应从本体论意义上去理解并保护幼儿“陌生性”的存在,使其成为人类代际更替与文化更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最近有许多研究都显示,电视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都戕害儿童身心。一、童年消失现代电子媒体使孩子们有机会“虚拟”式地介入成人生活,使儿童可以轻易地窥知成人世界的秘密,最终促成了成人与儿童的模糊化,或“童年的消逝”。在发达的电子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又受到网络游戏的干扰,他们逐渐丧失了培养自制力、是非心的阶段,在面对成年人世界的种种烦恼、挫折和困惑后,他们不再保持纯真。二、扼杀创造有关脑部功能的研究显示,一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的电视会对小孩的脑部造成直接的伤害。看电视会刺激脑神经网的发育,使儿童具攻击性、忍耐力差或…  相似文献   

11.
幼儿生理及心理尚处在发展阶段,其认知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探索特征。而一些成人之所以常常发现、纠正幼儿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从成人的视角去评判幼儿的认知行为,其结果常常是扼杀了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鉴于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树立容忍孩子犯各式各样“错误”的理念。当然,“容错”并不是放纵,而是在发挥幼儿自身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环球资讯     
孩子看童书有助于大脑发育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家中有孩子、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的64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分别在小孩4岁及8岁时进行了随访。他们记录了孩子是否接触到书及玩具,并且在15年后对孩子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孩子在4岁时接触书本和益智游戏,他们的大脑皮层就变得较薄,并且在语文理解的测试中表现较佳。如果人的大脑越常在认知上受到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就越薄。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大脑对早期环境很敏感,即使家里的一些微小改变也会长期影响大脑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烦恼     
初中生可用儿童牙膏小雪姐姐: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全家人共用一支牙膏,可我们班阿勇说他一直用的是儿童牙膏,他妈妈要他到高中才可使用成人牙膏,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不少家庭只购买成人牙膏,大人、小孩一起共用。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并不利。理由是:成人牙膏磨料硬度高、摩擦力大,易损害孩子的牙齿;香精刺激性强、口味重,会影响孩子的味觉;膏体偏碱性、药剂量较高,容易破坏孩子的口腔生态环境。儿童专用牙膏是根据儿童的口腔特点,为4~16岁的孩子专门设计的,它使用了温和中性的软性磨料,更适合孩子娇嫩的口腔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更有甚者,家长帮幼儿拿着书包送进教室。如此娇惯的孩子从进入学校后,就从家中的宠儿变成了班级群体中的一员。在幼儿与教师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从周围人身上感到对自己的关爱比家长少;从以自我为中心向班级一员发展;会遇到失败,要学会协调各种关系与竞争。这些环境变化使幼儿感到不适应,从而使他们产生心理障  相似文献   

15.
从事儿童研究的人都知道,交往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可见,鼓励和帮助儿童学会交往,是十分必要的。幼儿需要与成人交往,更需要有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作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并帮助幼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在这方面,成人可以做的大致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6.
冬天到了,孩子穿得多了,很多年轻妈妈喜欢在孩子的打扮方面花心思。在此介绍一些打扮孩子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忌滥用化妆品 幼儿皮肤娇嫩,承受不了胭脂、口红、指甲油等化妆品的刺激,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比如口红中的二溴荧光素和香料,会使幼儿口唇发干、发痒、起疮;指甲油会使幼儿指甲变脆,甚至引起甲沟炎、裂甲病。有的家长把成人用的护肤品给孩子涂抹,更容易损伤孩子的皮肤。所以,最好不要给幼儿使用化妆品。冬季为了保护皮肤,应选用儿童型护肤品。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概念的模糊致使成人对儿童教育的环境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杜威提出的“真环境”,包括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而行为遗传学家提出的“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则对此作了进一步区分。影响儿童的环境主要是“非共享环境”。对儿童所处环境的清晰认识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葛玉文 《教师博览》2023,(18):82-84
社会性教育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幼儿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在社会中长大,因此幼儿教育需要从“单一说教”转变为体验活动,从“封闭环境”转变为平等互助环境,从“固定内容”转变为多元活动内容。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诸环节中的社会性教育,促使幼儿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保证幼儿在被接纳、被关爱、被支持的良好环境中健康发展。教师须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接触并接受“社会”这一概念,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其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理念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 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二、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20.
年轻的父母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大声地对孩子说“不要……”时,孩子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更起劲了。他们乱扔玩具,不顾危险地奔跑,真令人担心。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苏联心理学家A·R·鲁利亚对5岁以下幼儿的语言加工能力研究后得出结论:“由于儿童认知上加工指令的方式,成人大声的否定性指令产生恰恰与成人愿望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说,5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从成人说话的语境中分离出词的真正意义。如“不要过马路”,2~4岁幼儿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