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思潮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从早期西方教会学校“中国化”建筑到后来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创作,“民族形式”建筑思潮都在近代福建有较大传播与影响,并逐渐发生一些地域化的发展。其中,嘉庚建筑结合了地域特点融合外来建筑文化,自主地、自觉地进行文化创新,对于当前地域性建筑创作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四合院作为一种内向性空间,其门楼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特征,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文章借用生物学领域中的基因概念,将其应用在传统民居研究中,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形成门楼造型文化基因的识别体系,以此探讨河南传统民居门楼造型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动因,并从中选取重要基因要素建立文化基因图谱,为研究传统民居文化提供新的探索,以期为河南传统民居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门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实用的功能和精神的寄托。客家民居——圆土楼对门楼的着力装饰从门楼的命名追求吉祥如意的意蕴美到门楼的造型注重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美等多方面反映了客家人对美的艺术追求,体现着其独特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4.
笔者针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南通传统建筑色彩逐步丧失、城市色彩缺乏系统规划的现状,从建筑学及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南通老城区历史建筑色彩进行研究,按照地域建筑形成的时间段来总结其历史建筑的色彩特征,并提出南通历史建筑的色彩设计方法,希望对国内中小城市的历史建筑色彩规划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深广,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通城市发展的个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开埠城市多以或快或慢的商业化开始了其畸形发展或分裂式发展,而非开埠的南通则以工业革命为动力,以抵制封建皇权的自治为屏障推动了城市的近现代化,并在发展中较好地处理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传统手工业与近代机器工业的交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英国式圈地运动的血腥过程的重现。南通的城市化形态与城市保障体系等也为全国之先。从一座封建城镇跃进为一座资本主义近代城市的南通,以其独特的方式昭示了中国城市近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方言中得到反映。在审视以往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南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探索南通地区各方言小片的形成及分异规律,提出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通地域文化多元交织,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然保持着本真的南通味道,是南通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展示的窗口。文章基于南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历史、民俗及名人故居等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所从事的各项建设事业的本质特征是“和谐”。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构成张謇经营南通的根本志向;而谋求均衡、和谐、持久的发展则是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的核心理念。张謇所持的和谐发展观可概括为:(1)民本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出发点。(2)协调发展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基本方略。(3)整体社会发展观。这体现了其经营南通的社会理想。作为近代儒商的代表人物,张謇的精神世界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有西方近代文明的因子,但其中包括和谐思想在内的儒家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却是第一位的。这是释读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的关键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张謇建设地方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实践中汲取许多有用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福建土楼文化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是土楼门楼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似乎常被忽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而门楼是福建土楼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通过论证土楼门楼雕饰、门匾、楹联、门环的具体形态,以及从客家传统观念剖析门楼的文化意蕴,展现客家文化所浓缩的"门楼心态",进一步认识到研究门楼文化,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苇甄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5-130
地方教育和地方、地方人的关系,是地方教育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也是南通教育的文化标识。南通教育之乡和近、现代南通城适以相成、共生共荣;南通教育之乡和南通乡人的品格相辅相成、共同冶炼。自觉反思南通教育和南通城、南通人的文化关系,是加强教育之乡建设、不断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2.
论鸡公山建筑群的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郊的鸡公山上目前遗存百余处风格各异的西洋式建筑及中西混合式建筑物。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渗透,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文章从鸡公山建筑群的风格、布局、造型、人文历史和园林设计等方面,来分析鸡公山建筑群特有的文化特征,阐述其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3.
凤岗碉楼与开平碉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莞市凤岗镇现存碉楼(当地人习称“炮楼”,专家建议改称“排屋楼”)120座。凤岗碉楼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在历史、数量、形制、风格等诸多方面各有异同,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特色。独具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凤岗碉楼成为“客侨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文章通过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的解读,以及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的分析和论述,对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播措施进行了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变迁与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开平碉楼是岭南侨乡的一种建筑形态,大多分布在珠三角西部江门地区。开平碉楼吸收了西方国家众多风格建筑的样式,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使中西建筑艺术熔汇于一炉。因此,在侨乡文化背景下的开平碉楼极具特色,所呈现出来的建筑艺术征候也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不仅是学习借鉴,同时也是展示自身文化,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经历了“单一贫乏”“双向丰富”和“平衡发展”三个阶段。在坚持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南通文化还应大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通,从而更好地促进南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上海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介入,南通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文化特色鲜明地形成,这一特色就是海派风神。海派风神在南通绘画文化、京剧文化、电影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中都有着浓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南通土布的历史渊源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土布与江南土布的传承关系、南通土布的历史贡献、以及南通土布的工艺特征、表现形式与地域风格均揭示了南通是历史上继松江之后我国传统土布织造工艺的复兴之地和集大成者。南通民间土布工艺是我国700年棉纺织手工技艺宗脉未断、沿续至今的杰出代表和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19.
张謇在上世纪初创建南通博物苑,其要旨是利用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博物馆文化形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强国富民理想。张謇提倡和普及结合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融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于一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功能与价值,分析了南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南通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借鉴苏南经验,提出南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开发大运河景观长廊,建设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挖掘大运河历史故事,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坚定文化自信,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