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记述这一文明史的图籍--汉籍,浩若烟海,广布宇内,流播域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其中产生于日本的"和刻本汉籍"便是日本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证物.和刻本汉籍是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中国古籍在域外传播与保存的一个重要系统,是中国古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域外汉籍”指的是周内不见或少见的汉文古籍文献,文章介绍了汉语史上8部重要的域外汉籍的发现及整理研究情况,认为这类文献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对近代汉语研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5日至7日,"回顾与展望——域外汉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绿意盎然、风景秀丽的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承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包括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院长辛承云、著名文献学家沈津、台湾资深教授耿慧玲在内的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4.
域外汉籍是指古代中国周边受汉文化深刻影响的几个国家以汉文(主要是汉语文言文)撰写、 刊行的书籍。这类古籍流布颇广,而国内相关研究尚不系统,讨论其版本鉴定方法的论著亦较少见。本文 以朝鲜、日本、越南三国古代刊印的汉籍为中心,对域外汉籍的定义分类、刊印历史、刊本价值及其基本的鉴 别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藏书独具特色。龚自珍嗜书如命,一生勤于抄书,藏书。龚自珍主张藏以致用。龚自珍藏书视野开阔,是晚清较早关注域外汉籍收藏的学者之一。龚自珍藏书偏好金石文献和佛教典籍收藏。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汉籍在域外最大的资料库.调查、发现、整理日本馆藏汉籍,充分发掘、研究其文献价值,可以与我国的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推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进程.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本馆藏汉籍目录的基础上,以《诗经》为例,梳理出日本馆藏汉籍文献的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7.
自去年岁末举办“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以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热评如潮。引起了学界、业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初,国内权威大报再次对《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编辑出版进行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8.
域外汉籍不仅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极有助益,而且也为明清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珍贵史料.朝鲜燕行使者金士龙(正中)的<燕行日记>,披露了他与琉璃厂徽商程嘉贤之应酬交往,书中保留有这位"贾而好儒"的徽商之诸多诗文,这一在中国典籍中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及相关史料,揭示了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对于"徽(州)学"及清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搜集和劫掠中国和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是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的一以贯之的策略。1910年8月,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了所谓《日韩合并条约》后的第二年,日本朝鲜总督府即将原属朝鲜旧皇室财产中的奎章阁图书室改名为“宫内府奎章阁图书馆”,并将其所藏四万四千余册图书(其中不少系用汉字编纂的文献资料),包括部分纯“华本(汉书本)”全部归朝鲜总督府取调局“引继”^[2]。  相似文献   

10.
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基本概念汉籍的概念从最广的含义而言,就是用汉字撰写的书籍①.而最狭义的汉籍,自然是中国人所著,在中国传抄或刊刻的书籍.由于汉文传播于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所以这三个地区学者用汉文所撰述的著作,也算是汉籍.与此同时,在中国以外,用汉字传抄或刊刻中国固有的典籍,也是汉籍,而在日本刊刻的汉籍通常称为和刻本汉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重要的汉籍收藏单位。美国汉籍收藏史在1912-1949年的发展有独特的推动因素,与汉学史并不完全同步。在文献学视野下,1912-1949年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汉籍收藏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12-1925年是基本典籍的建设期,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源及文献学经验;第二阶段是1926-1941年,大量购入私人藏书以增加稀见典籍收藏量;第三阶段是1942-1949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入藏文献以当代资料为主,1949年起不再购入带有文物属性的传统汉籍。在汉籍收藏不断积累的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汉籍目录学、版本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美国汉学开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献县胜世堂是天主教在华的主要出版印刷机构之一。献县胜世堂印刷出版了大量中西文化典籍。这些书籍丰富庞杂,包括基督教神学典籍、汉语学习字典和教材、中国民间文化、汉籍译本、报纸期刊等。  相似文献   

13.
任剑乔  邓开锋 《出版视野》2009,(1):F0002-F000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下简称《珍本文库》)由西南师大出版神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8年10月下旬顺利推出第一辑(共20册)。2008年11月26日下午,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暨《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献县胜世堂是天主教在华的主要出版印刷机构之一.献县胜世堂印刷出版了大量中西文化典籍.这些书籍丰富庞杂,包括基督教神学典籍、汉语学习字典和教材、中国民间文化、汉籍译本、报纸期刊等.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古事记河已载,大约六世纪末中国的《论语》、《千字文》等典籍经朝鲜传入日本。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从那以后,一千多年里中国典籍以各种方式不断流入日本,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在中国,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少古文献散佚失传了,在日本却有收藏。清末黎庶昌、杨守敬等出使日本时曾收集到数十种,辑为《古逸丛书》,杨氏另撰有《日本访书志》。改革开放以来,也不断有学者前往东流访求古书,成果颇丰,中日汉籍的交流已成为学者关注的课题。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应该说日本所藏…  相似文献   

16.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有着数千年文化交流的历史。汉字、汉籍、汉俗……曾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大陆输往日本列岛。向日本延伸的汉文化与日本古老的本土文化相融会,共同组成了日本文明的根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汉籍成为日本文化的主体典籍,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今存世的日本各种书目文献估计,从公元285年(日应神天皇十六年),第一汉籍《论语》、《千字文》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从中国传往日本的汉籍已多达四千余种,而1911年以后,汉籍东输日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翻刻的中文典籍以及日人对汉文化进行研究或对汉籍注释而刊印成的日人汉文著作统称为和刻本。本文首次公布了西北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和刻本汉籍,并对日本刊印的和刻本汉籍及其回流中土的情况做了简要的概述,论述了和刻本汉籍独特的文献价值,肯定了和刻本在中日传统文化双向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日前,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第一批成果——《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于2008年10月正式出版,标志着这个项目的开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丛书系影印古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由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所属版本在中国已不流行、且均源出福建的两种琉球本——抄本《二十四孝》和刻本《童子摭谈》为主要例证,参以其他实物与文献证据,探讨琉球本和福建本在版本上的亲缘关系.进而在东亚汉籍版本学的框架下,提出按历史原本样态,将原发性的中国本,综合继承中国本而又有各自创造的日本本、朝鲜本,和主要受中国或中日两国特定区域版本影响而来的越南本、琉球本,分为三种有层次的版本类型,并建议在第三类汉籍的版本学研究中,引入以突破国家范围的近地缘交流为特征的“小交流圈”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谈及域外汉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些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境内流散到国外的隋唐旧籍、敦煌卷子、宋椠元刊,以及明清印本等。而另一大宗域外汉籍,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人足够的关注,这就是在日本境内由日本人据中国古籍翻版刊印的图书——和刻本汉籍。近年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在和刻本汉籍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成果之一,即是《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 该书由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宝平副教授任主编,辽宁图书馆韩锡锋研究员任副主编,聘请学术界前辈顾廷龙先生任中方顾问,聘请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户川芳郎任日方顾问,联合全国68家图书馆同仁参加,历时五载通力合作编成。此书列入国家教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