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以知识为载体却能超越化学知识层面,以学科核心理念为先导、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建模化、创新性为主线"的中学化学总体教学主张,凸显育人先育心理念。按《超越化学知识层面学科思维逻辑先行》《立足常态思维逻辑深化学科思维建模》《承载思维建模优势彰显思维创新意识》做递进分述。承载于建模优势,在解决问题的方略上却能灵机应变彰显领异标新特征的是创新意识的形成,这是发展思维的高阶境界。本篇着重剖析思维创新必备的灵魂:思想前瞻、灵活变通、巧用辩证、善寻机理等。盛赞变教材为"学材"的理念,跟进提出变"考材"为学材、变应试为促学、变题海战术为学情战略的观点。站在历史及辩证唯物观的高度,急切地催促着课改各方加强联动,共促年轻的化学由描述性逐渐向论理性和数学化的思维体系重构,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力图从思维方式的视角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剖析,文章认为,第一,对片面,偏狭的认识,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手段等方面的认识,自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是“邓小平理论”是以形成,完善的主观前提和内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逻辑结果,第二“邓小平理论”蕴含着一套既区别于“乌托邦”式的虚无主义,又与实用主义有严格界限的思维逻辑,它的根本特征即是“求本务实”,它具有坚实的历史性,科学的辨证性,深厚的实践性和丰富的创造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点,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理论”之关键就是要把握它的思维逻辑以及该思维逻辑的独特品质,自觉转变我们的观念,降低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夯实建模过程,真正落实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剖析本质、拓展领域、大胆猜测、反思质疑、个性创造、创设环境等方式,夯实建模全过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所谓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而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根据上述概念剖析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例举一二,敬盼同行们研教。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一种创新性思维。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具有自己的特点。工艺设计的创新思维不仅具有形象创新思维,而且具有逻辑创新思维。逻辑创新重视“严谨性”,形象创新强调“新颖性”。两有机的契合,才是最佳的工艺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必要工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习得一种指向语言文字学习的思维,即语文学科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在关注语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言语交流表达中激活思维,在词语概念的掌握中精确思维,在语法规则的习得中匡正思维,在逻辑形式的分析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7.
思维导图有着图文呈现和逻辑层级展现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展现出清晰的思维关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理顺关系以及剖析思路。思维导图现如今在学科中的应用更加普遍,本文便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从逻辑学的独特视角剖析各学阶化学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分类、关系等的表述,发现其中常出现逻辑缺失,皆因以表观属性或结论为依据而非最具化学特质的微观结构和内在属种组成的逻辑关系。指明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在育人效能上能超越知识层面的是学科思维逻辑梳理,也是发展思维的基本要求,凸显《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人的发展的"动态过程性和机理性的思维历程"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00多年来的逻辑学发展为思维确立了许多法则.“思维确定性原则”是其中最起码的法则。这条法则不仅是关于思维活动过程的法则,而且是关于思维活动起点的法则。它涉及到思维活动的全局.因此.对思维活动来讲,这条逻辑法则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总共给出了思维确定性原则的四个方面的逻辑要求,这就是思维对象的确定性、概念的确定性、判断的确定性和推理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董红 《教育与职业》2004,(14):34-36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但教师的思维方式必须具有独特性,因为教师是在给学生示范一种思维的方式或“范式”。教师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教师职业最具有创造力的体现:它是教师在把握某一领域和专业水平知识的基础上,融思维的逻辑性、原理的通识性、问题的惊异性与想象的诗意性为  相似文献   

13.
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致思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点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传统比类逻辑的构成要点,分析了比类逻辑与王权专制思维特点的关系,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对于这种文化遗存的深层影响做了剖析。指出,作为文化遗存的“比类逻辑”思维特点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思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地方还滞留在中世纪,这是解读当前一些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对于政治权力普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个人迷信”等等的深层传统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逻辑是成熟的学科。“非形式逻辑”无论怎样在“非”字上做文章,毕竟还要依赖于逻辑。“批判性思维”则不同,它不用考虑“非”字带来的麻烦和限制,甚至可以彻底摆脱逻辑。因此,“批判性思维”不是逻辑,至少可以不是逻辑。“批判性思维”本身又是一个含糊的概念,主张它的人对它至今没有清楚的说明。因此,鼓吹把这样的东西作为逻辑课来开设,甚至用它来取代逻辑,乃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思维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场”与“思”、“虚”与“实”、“分”与“合”等三方面剖析思维与场景学习的逻辑关联,接着阐释思维在场景学习全程中的进阶类型,最后以《跳水》为例,讲述指向有助于思维发展的场景教学设计的策略:从学习主体出发,让思维真实发生;从学习要素出发,让思维引擎启动;从语言文字出发,让思维持续发力;从学习支架出发,让思维清晰可视。  相似文献   

16.
刘荣 《中学教学参考》2023,(1):29-31+35
部分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存在过多关注表层知识符号的现象,以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难以提升。文章总结了聚焦深度阅读、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衔接新旧知识,推进单元教学,提升思维的逻辑性”“绘制思维导图,促进知识架构,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重视设问层次,巧妙合理追问,提升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创意续写、角色扮演和设计海报,提升思维的创造性”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运动”,这场运动在九十年代开始波及我国,近年来更是愈加兴盛。由于演绎逻辑特别强调推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必然性,因而成为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思维创造性反思的焦点,一种误视与错解演绎逻辑的倾向正在逐渐凝成:演绎逻辑只是依据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纯形式推理。  相似文献   

18.
解析几何问题具有综合性强、运算量大、题目灵活多变等特点,是考查学生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新高考“反套路,反刷题”,关注数学本质,强调理性思维的价值.本文通过列举解析几何中与“联立”相关的常见思维定势,探讨如何破除思维定势,变换思维角度,提高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模式与模型成为数学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模式与模型的概念、二者间的关联以及如何构建模式与模型的思维范式等问题的探讨对推进数学建模研究至关重要。模式是构建数学模型的本原,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数学概念经历了现实的和逻辑的两次抽象,命题模式构建需要经历“三阶段”,数学模型的构建需要“三化”的思维范式。简约和想象是数学模型构建的核心思维特征。简约是基于现实与逻辑的抽象;想象是实践经验与思维经验的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地理思维建模的定义和建模的基本过程,并以“湖泊水文”专题知识为例,展现地理思维建模在综合题解题中的思想和成效。本文遵循李克特量表的思想,制定了地理思维建模的测评量表,旨在及时检验学生在建构模型和应用模型方面的成效,展现学生思维建模水平,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思维建模能力。最后,本文提出地理思维建模在地理习题课教学中应用的三项策略,促进地理思维建模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