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糊修辞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而有意使用模糊或间接的表达。广告英语语言凝练、简洁、活泼、生动、形象、感人,其中不乏模糊修辞。本研究以大量而翔实的广告英语实例为基础,分析和归纳了其中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修辞功效和消极模糊修辞引起的负效应,并探讨模糊修辞在广告英语语体中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问题,首先是一个视觉效果问题,“准确,鲜明,生动”不适用于形貌修辞;评价修辞效果还要结合语体进行;文章还对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评价中所谓“存在主义倾向”发表了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3.
口语语体是适应社会日常生活的言语形式,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配置规律。不同的口语语体选用的修辞活动截然不同,本文将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视野,试论口语语体的修辞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问题 ,首先是一个视觉效果问题 ;“准确、鲜明、生动”不适用于形貌修辞 ;评价修辞效果还要结合语体进行 ;文章还对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评价中所谓“存在主义倾向”发表了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梁实秋的《北平的冬天》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两篇同属怀乡题材的散文作为对比分析的文本 ,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 ,以统计分析与计算分析的科学方法 ,细密而微地归纳出“平淡”与“绚烂”两种语言风格法的具体差异 ,总结出这两种风格类型的修辞特征 ,并由此推衍出这两种语言风格建构时所要遵循的修辞基本原则。不仅与前此的语体修辞研究的“印象式”的非科学研究模式划清了界线 ,也为中国修辞学和汉语语言风格研究的科学化奠下了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6.
对当今报纸这种文字本文,以北京日报为例对各种语体的语言及修辞特点进行剖析和总结,阐释当今报纸中出现各种语体间的修辞重叠现象,强调要保持语体语言修辞特点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语体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归纳了语体的类型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体的研究对于外语教学如教材编写、交际能力的提高及修辞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肯定了各类文章的不同语体在修辞方面,辞与意都具有两者相联,不可偏离的共性,并在这一共性的基础上,对公文语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有风格以及公文语体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公文语体在修辞达意方面又有别于文艺等其他语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的关系。对比修辞学的两个层面--各语言拥有的修辞手段,修辞资源的对比和各语言拥有的语体和言语体式“言语体裁”的对比,以及对比修辞学的研究顺序,并结合汉俄,汉英等实例阐释了对比修辞学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修辞就是对自然语言实行控制。言语的可能性空间是广阔的,言语控制包括对表达方法和语言材料的控制。言语控制的目标为“满意”。言语控制的主要方式有:言语的内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随机控制和正反馈表达。研究言语控制的模型有修辞实例、修辞格、语体三体,分别为微观研究、功能模拟和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中,数词除了表示数目这一功能意义外,还有十分丰富的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数代是一种广为运用的修辞方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语言文化、心理文化和修辞文化根源,它是一种活泼机变的修辞方法,能与很多辞格兼用,具有很强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汉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种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汉语修辞学文体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启示,人们用修辞格来达到“传心”的功效,同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语音修辞的发展,创造了声律美。  相似文献   

13.
周倩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26-27,207,208
广告语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语言艺术的结晶。英汉广告语大量使用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进而打动广告受众。但是由于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广告又各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本文主要从语音修辞、语义修辞、结构修辞三个方面对英汉商业广告中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易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他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构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修辞学系统;最早明确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对语体、风格的研究较具特色;对汉语辞格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运用辩证法研究修辞。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易的修辞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16.
这里对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作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其学术理路是清晰的,其中显在的是修辞学理路,隐在的是美学理路;而"崇高"之所以由此而成为真正的美学范畴,主要是因朗吉弩斯依循美学理路,把崇高的探讨纳入了人性经验的分析,从而为崇高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和经验的来源;其崇高修辞学思想既承袭了贺拉斯的"合式"理性,又有所突破,表现就是对崇高修辞的特殊性的强调,其意有似于中国文论"文以气为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用汉字的形体进行修辞不能构成修辞格,究其原因,实为人们囿于语言三要素理论的结果。从理论和人们的修辞实践来看,汉字修辞完全可以构成修辞格。  相似文献   

18.
在王易先生的《修辞学通诠》中,修辞理论约占该书的1/4,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修辞学作。其修辞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总论,二是辞藻的内容及外形,三是体论,尽管各种修辞现象繁多,但体是各种修辞现象的统一。其理论为后来的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修辞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由陈望道思想所主导的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修辞学的积极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视觉修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译介,以及晚近以来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现状,明确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发展的瓶颈和理论方向。通过"使用"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理论要素,深入中国现实和问题的内在肌理,逐步建构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字谜和汉字修辞都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字义修辞。字谜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修辞性能,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