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2.
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教师组织了如下的课堂小结活动——师"茄子"老师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想知道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吗?到抽屉里找一找。生一张卡片,上面还有字。师上面写了什么字呢?生你的礼物是到教室东北面的盒子里拿一张卡片。生你的礼物是到教室西南面的盒子里拿一朵小红花。师请大家去取回自己的礼物吧!(学生按卡片上提示的方向,拿着礼物回到座位。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其中讲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放段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师放录像)师:录像中,老师在干什么?生:用放大镜看书。师: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跟原来的字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字大了。师:请大家接着看,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在给老师照相。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是毛玻璃,通常把它叫光屏。同学们家中照相机的光屏是胶卷。请注意,你在光屏上看到了什么?生:您的像。师:像阳人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比人小,而且倒着。师:观察得很仔细。其实,你通过凸透…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想象画意促表达一师生交流师:请问你们老师姓什么?生:我们老师姓"杨"。师:我在来的路上琢磨,五(4)班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模样呢?我写了一个片段,大家看像不像你们的老师。出示:__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环。生:(高兴地)很像我们的杨老师。师:是对杨老师哪方面的描写呢?生:头发。师:把"杨"字带进去自由读。(生读)师:一段文字中往往有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句子中往往有关键的"词语"。这段文字中关键的句子是哪  相似文献   

5.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6.
关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指导应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案例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举起一朵大红花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大红花。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是什么字?生:文明少年。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请你们推荐一下。生:我推荐刘一秋。师: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一半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词语,再现情境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看老师板书课题,"治"是个生字,左边的"氵"要注意写得略有弧度,右边"台"字要写得略宽些。来,一齐把课题读一遍。生:(齐)大禹治水。师:(出示:淹.没、冲.倒)加点的字是多音字,注意把它们的字音读准了。谁来读?  相似文献   

8.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湾",右边"弯"要稍微向里收。"蝴蝶",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文中有一些描写色彩的词,你能读正确吗?(出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读)师: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系课文的内容想一想。生:我看到许多蝴蝶在山谷里上下飞舞,非常美丽。生:我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赶往蝴蝶谷聚会。师: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宝岛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出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一出示"海宝"动画片,感受欢乐 1.热身运动,认识"观察"。师:同学们,今天这堂作文课,首先考考大家会不会读这个字。(板书:观)谁会念?(一生读后,师表扬他读得响亮。数人读后,师在"观"后板书"察",请生完整地读词语)师:作文最重要的就是会观察。请大家观察观察,"观"的字形好像在告诉我们:观察时要注意什么?生:观察要用眼睛,认真仔细地看,因为"观"的右边是个"见"。生:"观"提醒我们观察要看一次又一次。师: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生齐:木叶。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生:树叶。  相似文献   

12.
第一步:巧提问,认识你我 师:初次见面,谁有办法让我们快速认识? 生:自我介绍。 师:是个好办法。怎么介绍既快又好呢? 生:大家写在纸上,老师您一看就知道了。 师:太耗时间了,需要写的时间,还需要看的时间。 生:我们问,您回答;然后您问我们,我们回答。  相似文献   

13.
第一环节:剑境激情,导入新课 师: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播放视频)快看,你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读想说议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__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沟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师:荷叶怎么样?你觉得荷叶美吗?从哪儿感受到美? (读小黑板上的句子:①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通过比较,你还感觉到荷叶什么?从哪儿感觉到“茂盛”?为什么能感觉到茂盛?(生议;板书:挨挨挤挤) 师:荷花又怎么样?你们觉得荷花的什么美?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15.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16.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课例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最近电视里在播出什么比赛吗?生(异口同声):世界杯足球赛。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足球(出示)。你们知道足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足球的外面是一层牛皮,里面是橡胶层,橡胶层中间充满了气。师你知道得真多。老师手中的足球哪部分是牛皮做的,谁能把它指出来?生1:(上前,摸球的外壳)这就是足球外层的牛皮。师:那你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生1上前,摸整个球的外层)(其余学生笑)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点头)师:那么,刚才这位小朋友用手摸的是这个足球的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给取个…  相似文献   

18.
师 :同学们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课文 ,课题是———《万里长城》(板书 :万里长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 :你感觉读得好吗?生 :一般。师 :再读得好一点 ,再读。———生二读课题师 :读得怎么样?生 :好了一点了。师 :还能读得更好吗?———生三读课题师 :读得更好了 ,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生 :因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生 :因为万里长城气魄雄伟。生 :在宇宙飞船上第一个看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就是万里长城。师 :哟 ,你带着崇拜的心去读了。是吗?在宇宙飞船上能看到的建筑物可不多啊 ,其中就有咱…  相似文献   

19.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20.
生:老师,这故事写得好假,一点都不真实。 师:哦?你为什么这么看? 生:空地上哪来的悬崖?还左转又转,二十米高,那算什么悬崖,怎么可能爬不上去;走了离顶三分之二的路程,不就五六米——两层楼高,这有什么好怕的。全是吹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