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入同学们 ,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看来 ,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朋友。确实 ,朋友经常相见 ,可能不觉珍惜 ,而一旦分别 ,也许再难会聚时 ,才感到朋友的分量 ,以及心中的那份留恋。正是这个原因 ,在古老的诗歌中 ,有一类特别动人 ,那就是友人间的“送别诗”。二、情境欣赏师 :语文课本上 ,我们曾学过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愿意背?师 :以你们的经验 ,觉得学习古诗 ,最重要、最困难的是哪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歌的意境)[是根据教师的需要组织教学 ,还…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看来很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诗意。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所以只有首先理解诗意,才能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作者的感情。那么如何去把握呢?一、解诗题古人讲:“题”是额也、‘泪”是眼睛。任何诗文都有题目,古诗也是一样,诗题往往带有总纲的意思,所以,无论讲解哪首诗,首先得解题。如《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是唐朝所设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使”是“赴”的意思。那么从题目可以看这是友人送元二到安西去写的一首送别诗了,既然知道是送别…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案例与策略解析]一、一比送别诗,提炼相同点1.出示古诗背诵单元目录,锁定学习内容。2.指导学生读正确整首古诗,并读出一定的节奏。3.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并随机出示:《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讨论并发现送别诗的共同点: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发诗人的什么情感。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送别诗的一般特点:送别诗一般都包括人、景、情,并附以板书。6.聚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1)指导学生联系课题、作者,明确送别的人物。(2)出示前两句诗,抓住"夜"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  相似文献   

5.
师:上课之前,我听到你们背诵了几首古诗.古诗有很多类别,比如说,送别诗,比如说--  相似文献   

6.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1~6 年级,共编排了73首古诗,这是小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古诗的内容,大体可分为送别诗、写景诗、言志诗、抒情诗等.教学进入到6年级时,为了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古诗温故而知新,我采用教学一首古诗,连接一首类似的古诗,搭建一个学习古诗的平台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9.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10.
李燕 《湖南教育》2007,(9):35-35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一至六年级,共编排了73首古诗,这是小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古诗的内容,大体可分为送别诗、写景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一文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教师如诗的语言在教室里深情流淌:"故人已乘白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腔离愁化成了这首诗——"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春水荡荡,满腹别绪凝成了这首诗——"学生再次齐读古诗";一路平安,朋友保重,来日再续,千言万语聚成了这首诗——"学生又齐刷刷地朗读古诗。听课教师纷纷低声赞叹":教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夜晚的天空美吗?准能想一想夜空中有什 么,说一说你觉得夜空的什么最美? 2.是啊.夜晚的天空太美了,夜晚的月亮太 美了。有个大诗人也看到了这么美的月亮,还写 成了一首诗。你们喜欢古诗吗?知道哪些古诗? 你们从哪儿知道的?又知道哪些诗人?我们今天 学的古诗就是大诗人李白写的。 二、初解字词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勾画并初步理解生字;大声自 读,注意字音。 2.学生范读,全班齐声朗读;学生自己试 背,全班试背。 三、组对合作 学懂诗意 1.学习了生字,也读通了古诗,现在就来看 看这首古诗…  相似文献   

13.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在平常的公开课教学或教学视导中,很少听到古诗教学课,即便是刚巧进度到了,老师们常常也是敬而远之,绕道而行,生怕上砸了。偶尔在随机视导中听到的课,教师大都让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逐句说出诗意,最后读读背背了事。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这样的现状,引发了笔者对古诗教学的思考:如何让古诗教学既扎扎实实而又兴味盎然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呢?  相似文献   

15.
金玉莹 《教书育人》2013,(11):58-58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辞藻优美、感情真挚的古诗,诗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别有一番如诗如画的情致。  相似文献   

16.
"文包诗"这种文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独创,她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篇作为创作基础,把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经过合理的想象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但考查历年高考出题情况,以下几类诗是最常出现的: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军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和思亲念远诗。  相似文献   

18.
师:上课之前.我听到你们背诵了几首古诗。古诗有很多类别,比如说,送别诗,比如说—— 生:思乡诗。 师:还比如说—— 生:描写祖国边疆壮丽风光的诗。 师:这叫边塞诗。 生:还有写景诗。 生:还有抒情诗。 生:还有田园诗。  相似文献   

19.
一 以问导学——质疑入手,因需设教 师:同学们,我了解到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自读了古诗,初步理解了诗意。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两首送别诗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恰恰与编者的意图不谋而合,请看看书后的阅读提示,对照一下,再读读书中其他内容,看还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两首》中的《夜宿山寺》和《登鹤雀楼》,都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感情。两首诗都语句精练,用词准确,意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时,既要进行理解词语的基本功训练,又要着眼于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懂古诗,会学古诗,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一、回忆己读过的古诗,议一议忆一亿。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两首古诗,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春晓》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一议。我们是怎样读懂这两首古诗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