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具备良好的口译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目标.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口译技巧是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口译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口译员的从业队伍也日益壮大。然而纵观整个口译市场,口译员的素质和译文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口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社会越来越需要英语联络口译员。怎样培养能自主钻研、有效应对千变万化商务场合的合格联络口译人才成为英语口译教学中重要课题。结合商务联络口译特点,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发现:在联络口译课堂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口译工作的经验与典型案例,结合英语翻译同行与专家的口译经验,介绍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口译注意事项、口译方法和口译技巧,并探讨了怎样成为合格的英语口译人员的方法,提出口译面临的困难及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讨论了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口音问题、复杂语段和表达的处理技巧等。文章还总结了作者的个人翻译经验与体会,外事接待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应注意的事项。建议译者从平时就要加强口译训练、知识积累和口译准备,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口译员,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口译工作的经验与典型案例,结合英语翻译同行与专家的口译经验,介绍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口译注意事项、口译方法和口译技巧,并探讨了怎样成为合格的英语口译人员的方法,提出口译面临的困难及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讨论了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口音问题、复杂语段和表达的处理技巧等.文章还总结了作者的个人翻译经验与体会,外事接待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应注意的事项.建议译者从平时就要加强口译训练、知识积累和口译准备,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口译员,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职业口译员对口译市场现状看法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传统口译教学主要在心理压力和言外知识的培训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提出了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的的口译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合格的面向市场的"准译员"。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名口译员而言,每一次的口译任务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高校外事口译这个特殊的工作内容中,口译往往需要身兼多职,充分准备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总结一名合格的高校外事口译工作者需要在平时从哪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外事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黄斗 《考试周刊》2009,(36):107-110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造成社会对口译员的需求增大而合格口译员数量不足之间矛盾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指出应以口译的真正本质为主线重新思考整个大学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及外语人才的培养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具备知识能力(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巧、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能力,而语言知识是其他能力学习发展的基础。口译活动作为一种多任务的语言操作活动,要求译员既要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又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本科口译教学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语言水平有限,特别是外语水平有限,成为口译技能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如何在口译课堂上兼顾口译技巧的学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就成了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口译工作是口译员经过接受、解码、处理、编码、输出的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要求高度的瞬时性和准确性。要做好口译工作,口译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口译员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作一分析,可以帮助其做好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解释多元化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备受质疑。因此,如何对我国法律解释体系进行重构,是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各种法律解释观中,德沃金法律解释观是最适合我国法律解释体系重构的理论。在德沃金法律解释观的视野下,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的重构应该以取消法律解释主体多元化、完善审判解释程序两个层面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刑法文义解释在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具有严格的优先性。文义解释的规则包括普通含义解释规则、语法解释规则、语言解释规则、同一用语解释规则、普通含义与专业含义解释规则和制定时含义与适用时含义解释规则。文义解释在出现多个解释结论或出现矛盾的解释结论时,其他解释方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视译是口译领域里极少为研究者涉足、但误用误读现象较多的一个议题。为澄清相关概念,纠正术语使用不规范现象,首先应杜绝使用"视译"这一简称,代之以"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以供区分;其次,应将"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从同传和交传的范畴内区分出来,还其本来面目,以独立的身份与同传交传并列为口译形式之一;最后,需消除视阅口译仅作为同传训练踏脚石的印象,应将其视为一项复杂的口译活动进行专门化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翻译,尤其是会议口译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本文重点介绍中文背景下的会议口译及其特殊性,力图消除社会对会议口译的普遍误解,区别会议口译与学习外语的关系、会议口译与笔译的关系,明确会议口译中"听辩"与"译"的特殊性与关键点。上述观点对于有效培养实干型译员、做会做好会议口译、促进中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口译员复杂的口译过程是研究口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记忆—输出,基于三个主要过程,口译员必须采取正确的口译策略。储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是准确快速理解源语言信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笔记则是保证长时间记忆的必备策略,使用顺应原则是口译输出这个环节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的关系基础上,以口译过程为出发点,在剖析口译过程中大脑的复杂运作的同时,强调准确运用口译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口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并非人人适合,掌握了口译潜能因素,才能高效地选拔培养口译人才。从情商、性别、性格、双脑型等四个非智力性因素来分析其和口译潜能的关系,从而提出一套口译人才选拔和培养方法。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存在着三个误区,它们都不符合对话精神。其一是不足的解释,它追寻作者、文本的原意,把作者视为阐释活动的唯一主角,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符号和阐释者也是阐释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其二是过度的解释,它以文本的言说为核心,却没有以一个对话的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去聆听文本的言说,反而以错误的语言观扭曲了文本的意义言说,走到了文本的意义范围之外。其三是漠视文本的阐释,阐释者根本不去听取文本的言说,而只管一个人自说自道。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把这个命题置于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的论域之中来审视,以了解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之关键在于变化了的时代之中涌入了西学的洪流,正是西学的涌入才使得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能够成立。立足于这种现代语境来对古代中国诗学进行诠释,便只能是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研究。这是我们对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之性质、对象与范围的理解和限定。真正的诠释,其实正应该以超越对中“体”或西“体”的偏执为前提,而代之以一种心态更加开放、视野更加远阔、方法更加丰赡、学理更加稳固的对话诗学。这种对话诗学,在现阶段必然是比较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必然要以西方诗学的运用或参照作为前提,这样一来,如何评价西方诗学便成为了如何实现中国古代诗学之现代诠释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