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网络视频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视频网站影视剧网络版权费价格的不断攀升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进入2012年,比之于2011年的喧嚣,网络视频行业似乎沉寂了许多,但也不乏波澜,视频网站间的版权之争和合作探索并存。此时,静观网络视频行业的起伏变化,换一个视角对行业进行观察和思考应不无裨益。本文从微观的受众市场层面,以实证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网络视频对电视受众造成分流的表象下,网络视频受众和电视受众源于收视形态和收视内容的高度关联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实质关系并提出网络视频和传统电视殊途同归的媒介融合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视频网站的发展以及影像制作设备的普及,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的各方面的冲击日益加深。本文着重从受众层面解析网络视频语境下,受众在主动性接触、视频消费与视频生产相互融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毅 《视听界》2013,(3):37-38
随着视频网站市场化运作不断壮大,定制内容和即时互动成为视频网站绝对领先于电视的“杀手锏”。然而,客厅还在,电视的受众群还在,用户对有效内容的“分拣”存在依赖,因此,电视影响力看似分化,实则碰到了史无前例的机遇。江苏卫视处在省级卫视的第一阵营,在新一轮电视变革中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促进电视业变革。  相似文献   

4.
国内视频网站正蓬勃兴起,各类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自制剧就是其中之一.其依托视频网站的特点与优势,逐渐占据较大的受众市场,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网的自制剧为例,着重对其传播内容和受众战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视频网站自制剧乃至视频网站的发展提供若干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核心阅读: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也改变了产业格局和视频播放体系。现在的电视越来越像电脑,电视受众已是基于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电视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电视服务势必走向大视频云应用时代,平台化、移动化与大屏化将成为视频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数传媒积极应变,创新电视服务业态,迎接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彭扬 《东南传播》2014,(6):136-138
视频网站不仅拓宽了受众消费视频的传播渠道,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投放广告的新平台。视频网站与广告商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实现双赢的目标。但是插播广告的传播方式在影响受众观看情绪的前提下,也影响着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本文期望通过以受众对网络视频中插播广告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插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量化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项盼 《视听界》2013,(3):34-36
一,电视与视频网站之相“竞”1.广告体量差异电视媒体一方面运营机制成熟,是大部分广告主的必选;另一方面媒体数量庞大,因此整体的广告体量遥遥领先,远高于视频网站媒体。从图1两大媒体广告量走势可以看出,电视媒体稳定地保持高位,而网站媒体的广告量起伏较大,广告量高峰期集中在节假日前后。2.广告品类结构差异由于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受众特征不同,因此吸纳的广告品类差异明显。图2显示,互联网媒体吸引着相对新兴、高端的行业如电脑及配件、汽车及有关产品等,并且互联网媒体广告主品类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9.
郝志中 《声屏世界》2011,(2):124-125
在我看来,视频网站和电视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竞合——有竞争也有合作。在竞合关系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是视频网站未来制胜的关键。竞:比较优势推升视频媒体价值目前来看,无论是受众的注意力还是广告主的营销费用,都出现了从电视向视频网站转移的趋势。这和视频网站自身的优势特点不无相关,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8北京奥运会,在奥运历史上第一次采用网络视频进行赛事直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奥运网络受众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奥运期间(8月8日-8月24日),拥有正式授权的奥运指标网站的奥运频道和软件在互联网当中的受众合并到达率为95.1%,互联网奥运受众总到达规模高达2.44亿人,奥运报道满意度互联网高于电视。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地方电视台,尤其是市级电视频道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央视、省级卫视正凭借其上星覆盖全国的优势,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视频网站的崛起改变了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收视习惯。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电视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14,(1):1-1
近两年,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后,“电视黄昏说”等悲观论调频频闯入公众视野,其论点集中在电视收视率颓势、广告金主流失、受众老龄化、视频网站瓦解性的冲击力等方面。实则,当早前电视厂商将“云”的概念引入电视行业时,电视业务已不只是“直播频道”了。因此,要论电视是否黄昏垂临,应先重新定义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技术的裹挟下,电视媒体步入一个全新的大视频时代,主要表现是我们从TV转向了Video。这一全新的媒介生态,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多重挑战,最主要的威胁是受众的分流,因此对电视媒体来说,如何增强传播过程中受众的黏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如何增强受众黏性出发,探讨电视媒体在新的媒介生态下的创新举措,并期待以此为契机,探讨其他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相继涌现,网络视频直播就是其中一个独具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强大的传播性、互动性,广泛的受众性和独具特色的盈利模式.本文将重点探究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分析它的目标受众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各大视频直播网站,探究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内容和盈利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且归纳总结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从对立走向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瓴  张鹰 《新闻世界》2010,(11):18-19
视频网站的崛起对传统电视业形成了巨大挑战,视频网站非法盗用版权内容成为电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直接杀手,而更值得忧虑的是,网络视频的收看模式正在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受众的收视习惯,长远来看,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威胁。同时,电视台向网络视频行业的进军,对当前主要由民营网站主导的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冲击。在未来的视频媒体竞争中,无论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哪方占据上风,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合作是共赢的底线与原则,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必将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7.
薛辉 《视听》2016,(1):30-31
全媒体时代到来,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纷纷发力抢占传媒版块,在各自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走上了融合之路,并且越走越充盈,两者以高质量内容为聚合点,发挥原本独特的优势,探寻多样渠道填补短板,塑造良好品牌价值吸引受众群体,赢得理想传播效果,立于传播丛林不败之地。本文以电视传播者这个关键性要素为主,探索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融合路径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等信息传播形式的崛起,给地方台提供了更多传播方式和创作机会,为地方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的新媒体形式对地方台信息传播及受众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基于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的信息传播形式对扩大地方影响力、强化受众观看体验的策略,以期提升地方台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冯杰 《今传媒》2011,(9):120-121
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持人类型,记者型主持人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拉近了新闻采访与受众的距离,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大部分受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为线索,从议程设置、镜头真实、报道方式、权威性和理性解读等五个方面入手,尝试探析记者型电视主持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