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喷香的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端午节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被定为国定假日,端午节也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过一个有意义又充满乐趣的端午节,不仅能丰富生活的色彩,还能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形成的历史悠久,民俗事象丰富多彩。自古以来,端午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实物,如龙舟、香囊等作为载体来丰富日常的生活,反映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节日文化,从而进一步体现人们内心所寻求的精神寄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民俗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原始信仰、伦理教化、娱乐审美等思想观念,有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  相似文献   

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喷香的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端午节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被定为国定假日,端午节也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过一个有意义又充满乐趣的端午节,不仅能丰富生活的色彩,还能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等,并由此模塑着人们的文化人格。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把握文章中的民俗事象,对实现教学目的,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歌“胡呐喊”高亢而不乏婉转的旋律风格体现出桃江丘陵的地貌特征;其演唱内容既反映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又展现着人们爱情和婚姻观念,同时还与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丰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北京作为元明以来的都城,传统节日形态完整,其中作为夏季重节的端午,其礼俗在北京有着生动表现.辽金元时期,端午节俗以国家拜天仪式为中心,同时又具有演武性质的射柳、击球竞技,是一种国家主导的节俗形态.明清以后北京的端午节强调的是家庭形态,家庭性节日民俗占居主导地位,节日日益世俗化,成为城市社会居民生活的节点.从北京端午节俗来看,城市节日有如下特征:城市节日习俗的仪式性明显;城市节日信仰氛围浓郁;城市节日娱乐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8.
龙纹是龙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之一,龙文化最直接的展示,在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承栽着吉祥寓意。在元宵节、农历二月二、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龙纹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龙纹被大量运用在服装、建筑中;另外,还有寄托人们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鱼龙纹饰。  相似文献   

9.
民俗是人们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长期沿袭下来的礼节、风尚、习俗、节庆、传统等文化。人们对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崇拜与寄托,本文从红色的民俗起源入手,探讨了红色民俗意义的在不同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中的差异和在现代生活的应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俗: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种动态性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它兼具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是二者的复合体,这种特性对于社会秩序有着控制和规范功能,对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和道德情操也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样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让学生在民俗教育中开阔了历史与文化的视野,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培育创新精神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等。  相似文献   

11.
高台民俗是高台民歌共生共长的土壤,高台县流传的很多民歌反映了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其中《放风筝》就有本地"转灯"习俗的呈现。考察这一习俗源流发现:它在河西走廊很多地方都有变异性的展演。不论怎样的形式,它或者体现着一种早期的军事需要;或者与道教文化有关;或者与蒙古文化的影响有关。所有这些说明这一民俗文化有着多元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方风土歌是反映地方风物、习俗、节令的歌谣,它不仅表现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反映了人民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湖州风土歌地方特色鲜明,乡土味很浓,反映了湖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以文化视野来解读湖州风土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湖州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皖北民间刺绣与中原刺绣一脉相承,兼具粤绣的浓丽,蜀绣的精细,京绣的恢弘,苏绣的妩媚。工法规整,色彩浓艳,质地坚牢,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研究皖北民间刺绣艺术,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风土人情或是当今对非遗艺术品创新性保护和创意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皖北民间的刺绣的重要分支―――界首民间刺绣作一全景的综述:界首刺绣溯源,刺绣的艺术特征,其文化内涵,最后对现时代背景下对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正是缘于此,才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研究。文章从太谷秧歌的渊源与名称、艺术特征、民俗、晋商文化、艺人群体及其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变形的花轿与走样的棺木——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俗中的婚娶、丧葬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精神蕴含深刻的载体之一.民俗产生于土地,又反映着母体的发展变化.本文欲就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现象尤其是婚丧民俗从其作用和美学价值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于民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XIANG Dong  QI De-jin 《海外英语》2014,(11):202-204,222
Northern regional folk culture and art is colorful, bright vibrant, showing a flourishing pomp, The paper-cut ar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of the Pearl.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custom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folk art paper-cut, carrys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focuses on northern folk paper-cut of origin,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湘南木雕艺术的民俗特色和文化意蕴,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民间木雕资源为城市建设、环境美化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今后民间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城市特色氛围的营造、地方文化艺术的弘扬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全息性质。节日民俗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节日文化触发了宋词创作的契机;2.民俗物象扩大了宋词创作的题材内容;3.节日民俗文化推进了宋词创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畲族文化中女性的地位、生活习俗、劳动观、婚姻观等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她们充当着特定的角色,对于该家族承担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利,畲族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所浓缩或转化成的民俗风情,丰富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