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春秋繁露》将“正元”与“灾异”视为《春秋》之“二端”,并通过其阐释天人理论,将人事、历史与上天之意旨连结在一起。《春秋纬》在接受《春秋繁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天人理论又加以深入和拓展,具体体现为正元观念的发展和灾异思想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于《春秋》之义多有发挥,最显著的便是将其导向谶纬。受《春秋繁露》影响极深的《春秋纬》,于其中的受命改制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其继承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春秋》为改制思想的发起点,皆为先言受命,后言改制;其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以灾异为天命之征象、多言圣人受命、将三统说与新五德终始学说杂糅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叶梦得《春秋》类著述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秋》著作自成系统,阐释体式新颖,内容宏富精深,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谷梁子是《春秋谷梁传》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谷梁传》的最早的作者。《春秋谷梁传》的产生先于《春秋公羊传》,荀子对《春秋谷梁传》学术特色之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间当对《春秋谷梁传》多有损益。《春秋谷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春秋谷梁传》的成书明显先于《春秋公羊传》。  相似文献   

6.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三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  相似文献   

7.
苏辙《春秋集解》依据《左传》,以史事为基础,而参以公羊、穀梁、啖助、赵匡、陆淳诸家之说,在舍传求经的学术风气中独树一帜。在注解《春秋》上,苏辙以例解经,以礼为断,简洁平实,主以人情,尤得《春秋》之旨,对后来的《春秋》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者】《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编年体史书的合称,均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三部书的作者分别为左丘明、羊高、毂梁傲。  相似文献   

9.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史官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首先,春秋史官精于天文历法,擅长各种形式的占卜,熟悉交通神人的规程。其次,春秋史官广泛活跃于政治舞台,他们熟悉各种行政规范,又能洞察政治兴衰。其三,春秋史官精通文字学,熟悉历史典籍,掌握各种历史知识,能够利用特殊“书法”进行历史记载,以捍卫周礼。最后,春秋史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致认为,魏源治经好求圣人的微言大义,其著《诗古微》主要目的在于阐发三家诗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源《诗古微》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扬,主要体现在发掘《诗经》四始的微言大义;调整十五国《国风》的次第,从而阐扬《春秋》尊王大义;发掘《诗经》当中的"夷夏之辨"思想。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宋<春秋>学于庆历年间发生了突变.诸儒在经学变古思潮的推动下,揭橥<春秋>学尊王主旨,尊经贬传,会通三传,以己意解经,注重阐发经书中的义理.北宋<春秋>学正是在这种经学风气中树立了经世观念,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取向.宋儒亦于这一理论探索过程中培养出敢于批判、善于思辨、独立自主的学风,促进了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另外,经学与义理之学的融合,使得<春秋>学与理学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了封建政治下"体用之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胡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其《春秋》学思想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影响巨大.孙觉为其门人,同时也是北宋著名的《春秋》学者.探讨二者之间的学术继承,有助于把握宋代《春秋》学的师承关系和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15.
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大禹治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吴越春秋》广泛地运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系。因此《吴越春秋》具有整合之功,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对汉代神话传说的记录,体现出政治思想对神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书在风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形成了浓厚的重史传统,它主要表现在在历史中追求不朽;讲史活动盛行一时;从先人格谚、典籍中寻找证据;史家“直书”精神高度自觉及历史典籍的大量积累。它对于开创我国的重史传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