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明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  相似文献   

2.
树立文化自信关乎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承担的使命和职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中国近现代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承上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育文化自信具有丰厚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培育文化自信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式,二者具有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赵子嵩 《学周刊C版》2021,(15):189-19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习任务群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故从学习任务群背景出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期对初中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21):24-27
<正>黎松龄,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特级教师。《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有何意义与价值?黎松龄:文化的传承,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对民族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不仅汇聚了民族特质与风貌,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强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是推动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幼儿课程内容,还有助于幼儿爱国情怀、思想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对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实现要求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本研究开拓性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文化组织、中小学校三者之间建立教育平台,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共同体,在融合中、交流中实现共同体个体的传承功能,提高文化传承实效,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多种形式,多措并举,而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有效载体。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地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反映出国家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纲要》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9月正式推出一套供初、高中生学习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本套教材供七年级、八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使用,每个年级按学期分为上、下册,共8册。  相似文献   

11.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21):21-24
<正>徐健顺,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有何意义与价值?徐健顺:国学教育圈中是这样评价《完善中华优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外来文化流入中国,冲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孩子在外来文化的包围中成长,逐渐忘却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冷漠感。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成果。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四川教育》2015,(Z1):18
【编者按】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条指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201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活动目的"中指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  相似文献   

16.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21):14-18
<正>祝安顺,中华书局副编审,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构与教学实践"课题组专家。《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  相似文献   

17.
张鑫 《中国德育》2014,(24):20-23
正教育部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社会关爱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加强社会关爱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途径和重要体现,需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切实加强。一、正确理解社会关爱教育的价值逻辑正确理解社会关爱教育的价值逻辑,对于加强社会关爱教育,帮助青少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  相似文献   

18.
李洪亮 《教书育人》2012,(24):38-39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组织倡导的系列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旨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1]。此行动已列入《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为传承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高校应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实践中,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为此,就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动都是以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前提、基础和条件而推展开来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法绕行的智慧洪流,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文化借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有二,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和中国化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纳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可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进程。针对高校德育工作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坚定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