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长期以来,纯文字版的文本(下简称为“文本”)阅读一直足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和青少年审美追求的变化,目前中学生的阅读对象悄然发生着变化:图形、图片正在逐渐取代文本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体内容,读图已是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读图时代的到来,正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纯文字版的文本阅读一直是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感知美获取美的方式,靠着阅读,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文学天地里任意驰骋,适当的课外阅读拓开了语文教学的天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读与写》(中学生版)是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课外阅读类月刊,以精品阅读,快乐写作为理念,充分满足青少年读者阅读需求,立足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中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健康发展。2009年《读与写》(中学生版)创新靓版,倡导阅读新概念,发展写作新思维,指点中考新技巧,提升  相似文献   

4.
李金霞 《考试周刊》2011,(76):227-227
读图时代已经来临,图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本文就在视听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读图这一问题做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王屹宇 《学语文》2008,(5):13-14
我们正进入读图时代。在大众文化消费中,视觉文化正逐步或已经超越文本文化成为主体,电影、电视、卡通、广告、MP3……正在成为学生文化阅读的主要形式,语文教育在读图时代也正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王颖 《现代语文》2013,(10):121-123
人类的精神之源是经典文学,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思想不断成熟,气质不断提升,内在修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正处于智力飞速发展、人格形成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自然离不开经典阅读的滋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资讯和媒体信息强烈碰撞,不断冲击,"读图时代""速读时代"的后阅读时代悄然到来,中学生正在远离名著,远离社会与老师期待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打开学生的课本、教学资料、阅读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图像”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每篇均有配图,而中高年段的课本中图片的比例也相当大。在教学课件中,影像的出现更是比比皆是,阅读材料中所推荐的内容也不只是文本,“图像”越来越多地走人阅读教学的视野,“读图时代”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而教师们则一直担心着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下降,于是当阅读教学遭遇“读图时代”,似乎真的出现了一场图像对文字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读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图”与“读文”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字与图像是一种相互补充、协调的关系,图像阅读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应成为读图时代语文阅读能力的双翼。只有实现图文互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读图年龄,因而对于纯文字文本兴趣不高。结合实践,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绘本内容,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阅读精彩。具体策略有:巧用绘本画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巧用绘本文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巧用绘本故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郑琨 《辅导员》2014,(Z1):53-54
正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怎样的"读图"策略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呢?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文本,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同学们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链接生活激兴趣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学校徽标、火车时刻表等;有的以  相似文献   

12.
卢君 《内蒙古教育》2006,(10):41-42
目前,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正向新兴的图像阅读方式发生着转变。所谓“读图”,是读者对以图形为主体阅读内容的一种方式。在当今社会,图像压倒了文字,转而成为一种文化的主因“。图配文”的流行表明,文学在图像面前显得异常软弱,它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青少年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衰退,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文化范式。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图像超越了文字的霸权,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主导。青少年“读图”当然有其积极的时代意义,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一“、读图”对…  相似文献   

13.
图片遮蔽文字,娱乐代替思考,阅读进入“读图时代”;与此同时,网络形成的“超文本”打破了传统阅读规律与习惯,学校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在遭受冲击的同时正在被迫理解和主动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并通过大量创新实践,改革和发展着传统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伴随"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授课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以应对汹涌而至的图像时代和顺势而来的文本样式、图文关系和阅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电影、动画、摄影等手段获取信息。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出现后,视觉信息更是迅猛增加。从书店到课堂,琳琅满目的书籍都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几乎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人类已经从"阅读时代"进入"读图时代"。从卡通漫画、动漫3D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喜爱,到视觉信息、图像信息对人们的学习方式的冲击和挑战,"读图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学校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伴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变化,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基础教育乃至国家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题阅读应运而生。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是快餐化的浅阅读,阅读材料由文本变成电子设备。在这样一个被称为"读图的时代",文本阅读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心灵,是学生利用现有资料构筑意义的过程。诚  相似文献   

18.
<正>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中建议,可选择新闻传媒类如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9.
一、读图时代:是将幼稚进行到底。还是培养有思想的受众? 这个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面对纷杂的信息,我们的目光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因而,视觉符号生动的形象、浅显的表意,要比文字和声音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图形、图像逐渐成为当代青少年课外阅读的主体内容。许多事实表明.“读图”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使他们的思想幼稚化.逐渐丢失了生命体验的悟性。影响了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媒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阅读方式的变革,“读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有人称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就是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丰富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