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长征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的70名毕业生,在一个小时之内就顺利分配完毕,各自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企业、学校、毕业生和家长都满意。如此神速解决毕业生分配问题奥妙何在? 毕业生分配是一个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长征汽车厂下面十八个基层分厂和直属车间,改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院校与社会联系的主要环节,历来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今天,毕业生分配工作更成为在校师生和办学者,甚至全社会都普通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同样要经过分配这一环节才能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民族院校的分配工作做得如何,也将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也将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因此,如何做好毕业生分配工作,同样是民族院校毕业生分配部门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几年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实践和目前民族院校毕业生的思想实际,我认为在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未作大的改革的情况下,民族院校抓好毕业生分配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国家最需要和毕业生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怎样才能使国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得到保障?自1981年以来,全国肩负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同仁们都在苦苦地思索。1983年,一种试验性、探索性、改革性的毕业生分配办法在艰难中起步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供需见面”。所谓“供”指的是学校和培养单位,所谓“需”则指用人单位。学校和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学校和培养单位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专业、使用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用人单位向学校和培养单位介绍自己所需专业、人数、使用意图以及具体要求,双方在国家关于毕业生分配方针、原则指导下,经过协商落实毕业生分配计划。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分配工作历来是家长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太原市出台2005年小学毕业生初中分配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并向全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太原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分配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就学权利。就此,记者采访了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荆俊杰。记者:近几年,太原市城区小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城区小学毕业生总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小学毕业生升初中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太原市教育局是如何安排今年的工作的?是否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升入初中?荆俊杰:2005年太原市小学毕业生为49681人,其中四县(市)13…  相似文献   

5.
一、十年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回顾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搞好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既是对高等学校“产品”的检验,又是向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1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经历了多次变化,有人认为这是“政策多变”、“大起大落”。实际上,毕业生分配工作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的分配就业工作,是每年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不仅应届毕业生十分关心,下届以至于今后几届的毕业生也十分关注,所以认真做好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分配工作,不但对应届及下届毕业生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才供求关系的社会表象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需求萎缩,专业人才分配难、派进难,这便是通常所谓的“人才饱和”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深思。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人才饱和”的主要表现 1.需求量减少,毕业生分配难。过去曾经一度抢手的大中专毕业生现在连无偿分配都遇到不少困难。以我县为例,1987年要求分进毕业生数为156人,1988年下降到110人,1989年仅67人。与此同时,大中专  相似文献   

8.
随着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理科化学系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发生了明显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系毕业生,90%分配到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但近年来,80%的毕业生分配到了工矿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地矿行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适应形势,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走出一条适合我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子,是我部各级毕业生分配部门面临的任务。地矿部九四年毕业生分配派遣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我部毕业生分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在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分统配制度、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改革毕业生分配计划的编制办法。长期以来,毕业生的分配,只靠少数人从上而下编制分配计划;学校无权分配毕业生,毕业生更无选择单位的权利;培养和分配脱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彼此不了解、供需不见面。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编制的毕业生分配计划缺乏科学性,盲目性比较大。用人单位和学校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1984年党中央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又作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相似文献   

11.
1988年6月,我校受上海市高教学会的委托,牵头召开了上海市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改革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当前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改革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对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双向选择”的优越性大家认为这几年来毕业生分配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当前试行的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具有不少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演变的轨迹,也是一个由计划到市场的过程──新中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始于1950年。那年全国共分配了17万多人,中央要求90%──95%的毕业生服从统一分配。为保证东北重点经济地区建设,中央还采取地区调剂、组织动员和单位招聘相结合的办法,从华北、中南、西南调剂了8000左右毕业生予以支援。当时对毕业生不是强迫命令,而是通过组织动员,说服多数毕业生服从政府分配,大多数毕业生也表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1951年中央政务院在一份政令中明确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转轨也势在必行。那么,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南经济特区毕业生分配工作,应当怎样围绕市场经济主旋律而展开呢?本文试图从海南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生分配工作现状、市场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要求、毕业生分配就业管理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专业标签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不"负责"公安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基本按计划分配,就业率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学术问题的讨论都需要反复多次,关于"有偿分配"的讨论也不例外.这个问题的讨论始于两年前,当时讨论的中心是能不能在国家或学校向用人单位分配毕业生时收取一定数目的培养费?笔者拙作《简论"有偿分配"》一文(以下简称《简论》)曾于1985年发表于<黑龙江高教研究>第1期.1986年3月笔者参加了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科研讨论会,在这次会上重点讨论了"有偿分配",很受启发,现将我的一些新认识写成此文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阜新市建筑职业中专建校于1978年,是一所省级重点技术学校。2000年到2002年短短的3年中市建筑职专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2000年,建筑职专毕业生为260人,分配在外地实习和就业的有169人;2001年毕业生为215人,分配在外地实习和就业的有172人;2002年毕业生为268人,分配在外地实习和就业的有133人。不仅就业形势喜人,而且该校学牛在2003年高考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体制的弊端毕业生分配是人才培养部门与人才使用部门的交接点。分配制度的利弊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使用质量。然而,我国现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于长期未作改革,已成为一种割据封闭型的体制。具体地说,原教育部对其直属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全国统一分配;各部委和省市对其所属院校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实行自产自用,按其条条块块进行内销式分配。结果,这三类毕业生的流向都是单通道型,因而形成了对人才的封建割据状态;同时,培养人才和最了解其素质的学校与使用人才和最有选择权的接受单位,即供需双方,却又处于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总的模式是“统包统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国防、能源、交通、教育等系统对人才的急需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这种分配办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最了解毕业生情况和专业使用方向的学校在毕业生分配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没有发言权,用人单位没有选择毕业生的权力,毕业生没有表述自己分配志愿的机会。培养与分配脱节,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缺乏动力和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企业法等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这种“统包统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四川省新都县接收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294人,其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有150人,分配到重点乡镇企业的55人,占这类毕业生的36.7%。在这批来自四川大学、苏州城建学院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中专生,有专科生,也有本科生。这是新  相似文献   

20.
把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运用到毕业生分配管理工作中,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及用人单位提供决策信息和分配结果,是加强毕业生分配管理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一、毕业生分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毕业生分配计算机管理系统(GD-CMS),首先要考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