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要想领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就必须领会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躺着的文本站立起来。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教师和同学建构  相似文献   

3.
陈雪芬 《教师》2011,(22):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在钻研文本上,有个适度的问题,过深、过浅或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阅读都是不符要求的。实施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最终要让学生得到什么,作为老师是要心知肚明的。每一篇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它只是我们要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有关知识的、情感的、文化的等等内容都立体地蕴含在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代阅读观也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带着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主动理解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所以,如果有学生认为范进不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其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可见,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懂课文必须靠自己亲历文本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可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灵活生动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悟、品味、想象、体验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  相似文献   

10.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是一个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与发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诵读是双向的运动,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而绝不是单向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和读之后都能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章、感悟文章为主,以视觉形象代替文章的阅读与感悟。例如,教《万里长城》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1.
1.语文教学要把“文本的课堂”转变为“体验的课堂”,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2.阅读是一种感悟,要通过品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悟出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3.阅读是一种对话,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要既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文本意义。4.阅读是一种理解,要通过阅读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在体验他人生命活动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悟,丰富作者的创作原意。5.阅读是一种发现,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而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生置身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对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促进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当拓展,合理联想,个性阅读,感受阅读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偏离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个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通常具有以下含义:1、个性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相似文献   

17.
张娣 《考试周刊》2012,(7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李茹华 《快乐阅读》2013,(22):20-2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