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研究的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受教育者求学的动机、受教育目的的实现.壮族聚居的广西武鸣县在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同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确保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互补和共赢.  相似文献   

3.
吴家鼎 《贵州教育》2008,(22):12-14
一、设立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   设立民族中小学和实施双语教学,一是有利于对接国家有关民族教育政策,争取上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助;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四是有利于实施索质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因此,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对民族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指导工作.目前已建有民族高中1所,民族初级中学1所,民族小学7所.还在城关四小附中设立侗族艺术班、黎平二中设立民族初中班和民族女子班,由县政府给予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费补助,使一大批品学兼优且家境贫困的农村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大批侗族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轰轰烈烈背后,对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如何传承这些根本问题却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及民族自省有关:而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并能凸显现代价值的文化方可进入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理念并不矛盾,并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逐渐兴起的小学舞龙项目实践研究,对实施舞龙项目的课程、大课间和社团进行了持续探索,已成为小学民族传统进校园的重要研究。如今小学不断兴起项目,学校需要拓展思路,聚焦中国传统项目的新特色,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舞龙运动,让学生在“套路”游戏中体验快乐。笔者探索校园传统项目研究的规范化、本土建设化,发扬传统体育精神,使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为传统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辩"的教育,"克智"在彝族文化结构中对人性发展起重要平衡作用。从本质上看,"克智"活动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育。我们在喜德民族小学对"克智"文化进校园进行了田野实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实践逻辑为:在课堂学习中融入"克智"对话精神,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仪式中用"克智",以培育"对立"之人文精神;学校各种知识竞赛中用"克智"方法,以便传授知识;学校课外生活中组建"克智"论辩队,以便学习历史。这种把"克智"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传承和建设的思路,给我们民族文化进校园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活动。特别是在小学学校教学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学、思、习、行四方面阐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和开展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学校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不同视野中,"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涵,各自基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多元化的解读.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教育目的、社会需要、政策保障、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校老师和学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寻见民族教育革新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为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传承,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而从实践分析,不同地区院校做法各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对此以玉屏洞箫为例,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日,厦门海沧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教师培训结业,从今年秋季开始,该区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都要上每周一节的“闽南语”课。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包括“诗词闽南话诵读吟唱”、闽南戏曲、闽南音乐、闽南建筑等,还开设了“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的设计课,要求做到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以民族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互补机制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薛伟 《辅导员》2010,(21):16-16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薛城双语实验小学举行了京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孩子们通过学唱京剧,绘制京剧脸谱加深了对京剧文化的认识,更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要注重教育的特殊作用,要努力构建水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教育机制.为此,要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要加强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大力实施水汉双语教学;要大力开展水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还应建立水族文化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分析了其在历时7年的实施历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在释析"文化位育"内涵基础上指出,文化位育是文化全球化、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民族文化传承式微背景下,改善家、校、社区文化疏离,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以及不同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与群体安所遂生的动力与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8.
张国宏 《云南教育》2014,(14):30-31
学校是培养和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打好民族优秀文化“保卫战”,教育就是“大后方”。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围绕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目标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学校是继承民族文化的摇蓝,发展传统文化的基地。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播和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提升民族文化品质,加速发展民族经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玩到一起来     
《生活教育》2013,(4):129
浙江省海宁市行知小学90%以上学生为随迁新居民子女,其中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学校来上学,不仅仅要让学生走到一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心凝聚到一起来。为此,学校在积极实施公立学校中新居民子女适应性教育的过程中,开展了"玩到一起来"的民族游戏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向父母及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