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3):85-90
宋江是《水浒传》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家中孝子——郓城押司、江湖好汉——通缉罪犯——梁山头领——朝廷忠臣"的人生轨迹由其性格决定。宋江有四个绰号,是江湖好汉,又是朝廷的忠臣,是"忠"与"义"矛盾的结合体。宋江复杂性格的形成,与他深受儒家和侠家思想影响有关。宋江身上有李白的影子,作者把李白的豪侠精神叠加到了宋江身上。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作者企图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全忠全孝全义的理想英雄,但自古以来忠孝、忠义往往不能两全。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实质上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情感上的迷惘与痛苦。  相似文献   

2.
(上接本刊第四期) 四、李白思想性格与诗歌艺术研究 (一)李白思想性格研究 20世纪20-30年代比较侧重对李白个性和人生观的探讨,认为李白性格特点是乐观和豪放.如胡适<白话文学史>(新月书店,1929年版)就认为,李白"在那个解放浪漫的时代里,时而隐居山林,时而沉醉酒肆,时而炼丹修道,时而放浪江湖,最可代表那个浪漫的时代,最可代表那时代的自然主义的人生观".在分析李白的人生观时则说,其特质有两方面,一方面"合仙侠为一人",另一方面是"快乐得置将来的名利于不顾".也有学者认为,李白性格和心理上具有悲观和颓废的因素.如汪静之<李杜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5月版),有一章专论李白的颓废思想,认为李白悲观、纵乐、颓废,是因为对人生十分不满,其思想的根基是哀人生之长逝.  相似文献   

3.
郭启宏的话剧《李白》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当我们用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理论重新诠释《李白》时,李白身上同时具有的双重矛盾会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冲突,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家与国的取舍和清浊之争的现实冲突是外在的冲突和次要矛盾。剧作家通过三层戏剧冲突,进一步还原了李白悲剧性格及命运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盛唐文化观念,再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白的思想,历代学者已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特别是解放后,一些论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李白的思想性格,放在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加以分析,从而把李白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由于对李白的生平缺乏翔实的考证,因而在具体品评李白的某些作品时,往往出现一些牵强附会、甚至误解的地方;二是对李白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分析不够,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其思想性格似乎是天生的,或者是他本身所固有的。本文在考证李白交游、行踪的基础上,试图将其在安陆十年思想性格的形成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古风》(西岳莲花山)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始终表现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展示了李白的心灵,表现其性格方面开辟出一个前无古人的新境界。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这简括的说明李白诗歌展现了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方面的性格及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诗仙"著称,李白虽然有兼济苍生的宏大报复,但由于受性格和世道的影响,他的诗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仙境或求仙寻道之作,明显表现出功成退隐、超尘出世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整个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以及天才手笔,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李白集儒家"入世"精神与道家"出世"思想于一身,在他的血液中,儒家经邦济世与道家适性逍遥两种血型不是互补而是对撞,不是中和而是冲突。儒道二元价值冲突使李白不能关注在一点上:或高居庙堂之上做个辅弼君主的贤臣,或深潜山林之中做个梅菊为邻的隐士。如果专注于某一个方面,论其  相似文献   

8.
李白乃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且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李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他身上,儒、侠、道、释都有体现,并获得了完美的融合.而其中侠、儒两大思想亦获得了和谐的统一,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李白的政治历程、诗歌内容及风格来看,"援侠入儒"是李白思想性格中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都希望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关心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祸国殃民的黑暗腐朽势力,歌颂正义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这是李白与杜甫的共性.另一方面,李白与杜甫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比较杂,融合了儒、道、释等各种思想,而杜甫恪守儒家思想;李白狂放不羁,叛逆性格很明显,而杜甫忠君思想较为突出;在创作方法上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而杜甫主要是现实主义…….关于李白杜甫之异同比较,已有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李杜异  相似文献   

10.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这说明李白一生的复杂性。他还有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类人的习气,又有对功业的追求,看得出是接受了古代思想家多方面影响,因而表面上不易看出以哪种思想为主,但从其诗、性格、嗜好等方面考察,便能发现其思想言行反中庸,多与儒家学说的精神主旨相违背。而支配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是追求平等自由,保持人格尊严。这些是源于道家,即在诸多思想成分中,老庄道家思想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11.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魅力就是盛唐气象的魅力,他诗歌中透露出的狂放气象是盛唐气象中最绚丽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其狂放气象形成原因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李白胡化血统的家世,批判性的崇儒意识,唯侠是命的气魄,从道归隐的遐思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促使其狂放气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是对其阐释的有效性理应遭到质疑,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酒神精神"理论套用在对李白饮酒诗的阐释和研究上.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一生四上庐山,与江西的名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寓赣诗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李白诗风从飘逸走向沉郁的过程,而且集中地反映了他从学人误为政治人的遭际的尴尬和精神的痛楚。756年的再寓赣地,致使李白经验了人生的和精神的巨大跌落,在学上则表现为浪漫性和怨愤性的矛盾结合。李白遭受迁谪,始于江西,终于江西,因此,李白寓赣诗与其迁谪情怀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一位具有“仙才”的伟大诗人 ,他“仙才”式的人生社会经历 ,神奇而不羁的创作个性和超尘脱俗的人格思想及深沉的忧患意识 ,形成了具有李白特色的醉态诗学思维。这种思维使得诗人诗兴焕发 ,才华灵动 ,神采飘逸。也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歌咏侠义精神和侠客风采是李白诗篇中的重要一类,这类作品反映了李白个人不可一世的胸怀和气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和文学写作上,不光当时具有深远影响,在今天同样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界历来对李白诗歌中的庄屈精神多有阐述,而对这种精神的文化背景少有涉及。李白于诗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质与楚文化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本人也以“楚狂人”自称,狂言狂行中流露着楚人率真任侠、促急剽悍的性情。这些精神气质与李白早年游楚的经历、家世以及盛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 ,是很成熟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 ,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 ,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 ,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 ,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参与政治 ,李白每每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