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诗仙——李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歌多有寻仙访道的思想贯于其中,飘逸如仙,故称为“诗仙”。据《诗话嵬龟》载:“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中对自我的仙化倾向阮堂明人们每每好以“仙”来称呼李白,比如称他为“谪仙”、“酒中仙”、“诗仙”等,这种称誉一直沿续至今。如此统一地以“仙”来称呼李白,在古代的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就启示我们,此种称誉之中体现了对李白人格品貌的本质认识与理解。值...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坛,被誉为“诗仙”的河东诗人吴爱,有《莲洋集》入《四库全书》传世。本文想对吴会诗作的艺术特色作初步的探讨。清初被尊为“一代宗匠”、倡“神韵说”的大诗人王上恢在《吴征君天章墓志铭》中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本朝大一统,间六十载,作者亦多矣,条独以“仙才”许蒲皈吴君。此余之私言也,亦天下之公言也。王士恢认为中华二千年诗坛中吴霆可称“仙才”,是曹植、李白、苏武之后“他才”的主要传人。这是对吴霎诗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其诗风格最高…  相似文献   

4.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沧浪诗话》李白与李贺同为唐代诗人,虽所处年代不同、但社会背景大同小异,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权贵专横,人民贫困。残酷的现实造就了一些为寻找寄托、沉入幻境的知识分子。李白与李贺便是其中突出的二位。他们都以乐府的讽刺精神和楚骚的浪  相似文献   

5.
诗仙: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地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成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诗鬼: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几位唐代诗人的别称@聂小欣…  相似文献   

6.
王鹰 《现代语文》2010,(3):22-23
李白是盛唐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一生的坎坷,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李诗的内涵。读李白的作品,会发现诗人有着怎样不堪回首的昨天、怎样矛盾重重的今天和怎样豪情万丈的明天,伴着诗人一生的追求、迷茫与期盼,一个飘然若仙的“歌者”唱着心曲,走近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李贺以“鬼才”诗人而著名于世,始于北宋。宋祁在评唐人诗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但不少人爱其才,议为用“鬼才”去称呼李贺,似乎对诗人有点不太恭敬,故又称他为“鬼仙”。如严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沧浪诗话》中说:“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相似文献   

8.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9.
陈璐 《青海教育》2006,(3):24-25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位诗人能够超越李白的“仙”气。自从天宝初年李白二入长安与贺知章期遇得“谪仙人”的称呼之后,“仙”就始终与李白联系在一起。在王琦集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所记录的千余首诗中,涉及游仙的诗作就有近百首之多。而李白的谪仙气质不是一种表象或符号,他内在的个性品质和特殊的审美坚持决定了他的诗歌走向,也因此建构起了他的桀骜不羁的自由王国。一、个性气质的丰富诠释执着、洒脱、狂傲、孤放是李白独具魅力的个性气质。他有儒家思想中“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诗歌创作上则表现为对理想政…  相似文献   

10.
陈会玲 《阅读与鉴赏》2008,(12):34-34,33
“颂(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183;万章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读懂一个人的诗文。尤其是古人的诗文。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为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要“知其人”,更要“论其世”。读李白的诗篇。要真正能做到“赏心”。引起与诗人的感情交流,欣赏到诗人的“性灵之光”.而不探究渗透于诗人血液之中的仙道思想,是不行的。而在这方面。由于历史上受到反宗教、反传统思潮的束缚。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对文学作品中的仙道思想一直处于一种压制、曲解、抛弃的状态。这妨碍了我们全面深刻地学习、鉴赏李白诗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人,屈原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精神嬗变,终于"凤凰涅木般"成就了他伟大爱国者的品格.<离骚>求女情节以"怀母"原型的抒情模式真实反映了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紧密围绕李小兰博士论文中批评文体“体貌嬗变”一节,就原作者所概括出的两条规律——“质文代变”和“俗雅相嬗”提出质疑并进行商榷,并提出了自己对古代诗学发展的看法:认为整个唐代的批评文体均以雅见长;质、文与雅、俗的标准需要界定、交待和辨析;此外,还对这种思维模式的原因和不足如实地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张静如先生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张先生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李大钊研究,在李大钊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李大钊生平活动与思想体系、李大钊研究史、李大钊研究的新领域开辟、李大钊研究国际化以及培养李大钊研究后备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先生从事李大钊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张先生李大钊研究的丰富学术思想包括:知世论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研究理念;学科交融、视域宽广的研究视角;加强基础、还原本真的学术追求;总结得失、不断开拓的治学风格。张静如先生对中国李大钊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与创新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认为教育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 ,因此我们称这一思想为“教育学中心”思想 ,并对李泽厚何以通过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研究而提出这一思想作了概要的陈述和评价 ,力图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 ,其写景诸作 ,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 ,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 ,借助想象和移情 ,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 ,风格幽秀清远 ;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籍诗人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由忠州返京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四月初。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的精神处于矛盾的两极状态:既获得了诸多快意、欣慰的补偿,又难免陷于焦虑、失落的境地。白居易毅然辞谢中书舍人一职而请求外任的原因在于朝政乖舛及其忠而不用。《忠州刺史谢上表》与《杭州刺史谢上表》真实地展现了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欲振起又主动放弃的心路历程。白居易由兼济而独善的真正起始时间应以自请出刺杭州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体验并表达他所钟情的大众的悲哀和愤怒。伟大的80年代犁青迎接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个收获期。他一边行走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一边辛勤地写作他所深爱的大地的赞歌。诗写得轻快,但却有一种记忆的重压。20世纪行将结束时,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犁青几乎都在现场而成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写下了一批充满激情的诗行。他的本色、勤奋和对人类的大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使他的声音充盈着智慧和热情,强烈的爱恨情仇,爆发出惊人的抒情的魔力。这位从闽南乡间走出来的诗人,因为获得了这样的大情怀,于是成为了国际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李石曾作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信仰无政府主义,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为实现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考察李石曾的政治思想及活动,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政治近代化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