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原道训》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性论、工夫论等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治理思想。其中本体论是在“无为”这一价值意识下展开的理论建构,而“无为”价值意识又合于《原道训》的核心问题意识——“无为而治”之治理思想。因此《原道训》是带有政治关怀的理论探索,从形上学的高度建构了相应的本体论、宇宙论、人性论、工夫论的义理结构,以为其“无为而治”的思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25位中国大思想家之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成为儒学经典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根基,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方式,把本体论从此前的生成论重新回溯到形上层面,实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方式,为贯通天人之道提供理论根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生终极目标自此圆通。欲至人极,必遵循以“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修养功夫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是宋明理学重要旨归,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章主要研究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哲学思想内涵及其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范式:“诚”之修养。  相似文献   

4.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例题,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它涵盖了文学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风格论、继承论诸多方面。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它是在中国古代平衡政治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同时受敬天保亿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中庸哲学、道家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浸濡,而且它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心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老子德论是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学说。老子“道德合一”的本体观体用形态,既逻辑地展现了老子哲学的德论主题,又首次点明了“德”即得“道”之德性的内涵和实质,并内在地构成德论之“道——德性——德行”的逻辑结构。“自然”的理念则是贯穿老子德论的基本原则。这一逻辑结构内在地体现了老子德论之本体论、价值论、修养论等基本内容,以及德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南宋永康学派的陈亮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功利德论:反对理学空谈道德性命之说,肯定道德的功利性。在伦理层面上,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提倡才德并美、济时达务的理想人格;在政治层面上.主张德化为本,杂王霸、会事功的富国强兵之说。陈亮的功利德论在中国古代“德”范畴的演进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理解道德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要不断增强“系统思维”。新时代系统思维的生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理论渊源和实践探索,充分彰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要从本体论层面的多元整合论、认识论层面的多元透视论、价值论层面的以人民为中心论证其核心要义,明确其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种介于哲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中间理论。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的本质论、政治的价值论、政治的艺术论、政治的本体论、政治的目标论、政治的民主论。它具有人民性、辩证性、民族性、方向性、实践性、包容性等特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老子“无名”论中的逻辑思想张彬,时明德目前我国学者对老子“无名”论中的逻辑思想的挖掘与研究依然不够充分与全面,而且褒贬不一,分歧甚大。本文试图联系老子的哲学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思想,并着意从《老子》一书的真实把握中分析和探讨老子“无名”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它的“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无”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里程碑,“无为”的思想是人们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老庄哲学特定的理论基础和悖论的思维方式,以否定的形式再现对社会的理解,使之成为批判的哲学、解放的哲学、怀疑的哲学和启发的哲学。老庄哲学所给予现代人的是一种恬静、怡悦和旷达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无限,使人们领悟到一种神奇的生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以对人的本体性认识为基础建构政治思想理论,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论,主要表现为“民本”和“民主”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特质,并且在中西启蒙思想的近代性交汇中也没有消弭。“民本”和“民主”“权利”理论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源流中凝结出分属自己的形态,在比较的视域下对二者进行理论分梳,剖析其基本内涵及理论范式,可以得出,从思想源流上看是自然法理论与宗法文化观生成了不同的思想特性,在内在基本理路上则是西方体现为“权利”维度,中国体现为“关系”维度,同时差异之中还存在着重叠与联系,即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性因子。经此比较探究,中西启蒙思想在近代性构建中的内在差别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连续性、包容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戊戌维新作为一次爱国救亡、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席卷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思想、观念的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一面启蒙之窗。作为具有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其来源极其广泛。经世致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及近代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等多种社会思潮集结性的涌现对维新变法思潮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大致经历了从“始基本体论”、“属性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和“神学本体论”之后,哲学传统中关于“本体”观念的演变完成了其向近代的“入学本体论”的转向,而入学本体论是指将人作为一切事物、一切知识的终极确定性根据的哲学系统。它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必然演化出表面上似乎与“入学本体论”截然对立,而实际上又紧密相连的另一种形态的本体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的哲学思想深受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又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哲学的烙印,他提出的一些哲学命题如哲学乃“一切科学的总积”,“乃语言之副产品”,“汉语实非哲学的语言,战国诸子亦非哲学家”,并由此延伸出中国无哲学的惊骇之论;以及《战国子家叙论》、《性命古训辨证》两部哲学巨著,证明了其在中国哲学近代化变迁史上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启蒙和中国哲学近代化历程中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势”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中国哲学中的气论,为“势”奠定了哲学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和诗学智慧。“势”的理论特征为自然。“势”体现了“道进乎技”的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论观念论、技术论、价值论浑然不分,互相渗透的特征,体现出对自然的方法论与审美趣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古典本体论是一种把世界严格地格式化为1的理论,是人把自己人性中的受动性一面发挥到了极致的思想认识。因为将生命的意识抽入到“本体”,也必然是意识与存在同一论。因为消灭了人之生命的内在独特性,而把人生的绝对价值外化了,从而必然导致外在于生命的绝对价值体系。老子是秩序论者,并不是古典本体论者。老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已经越过了受动性思想占主流的时代,主动性文化的特征已经相当发达,以至于老子要创造一个思想体系来批判和扭转,这正是老子思想在其时的价值扣寻找老子思想现代启示的根据。在古典本体论之前存在着多种哲学认识形态,把古典本体论作为哲学的开端是狭隘的。从生命的能力、行为层面来说,人的超越有限指向无限的思维——“玄思”,才是“哲”的本义,理解了“什么是哲”,“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才能破解。人性除了受动性一面,还有主动性一面及自动性一面,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只有讲求人性的三个层面,才能完整地认识人自身,完整地对待人和实现人,学术探索才可能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创造出完整的福音。  相似文献   

20.
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评论家埃德加·莫兰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关于复杂性思想的研究,其精髓在于形成了一个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完整的复杂性哲学架构,并建议建立“宏大概念”、程序性和策略性眼光和元系统观点以认识对象.从复杂性的定义、复杂性思想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等层面,对莫兰的复杂性思想进行系统的探究对于当代中国复杂性哲学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