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专利密度"的概念对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定义,对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的专利密度和工业总产值进行了分析。2008—2010年的数据显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整个工业产业的比例分别为77.41%、80.90%和75.58%,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41.37%、49.68%和39.04%。在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专利密集型产业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产品,而且为我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也不容小觑。建议进一步完善在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法规、财政、税收等制度,从而增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识别界定标准和产业分类尚未建立的现状,参考借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以及美国商务部和欧洲专利局等的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基于2017—2021年期间贵州省专利基础信息,从专利文献及产业情报视角,研究识别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并研究分析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特征、发展态势、产业分布、专利分布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贵州省识别、监测和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情报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好延续性,发明专利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各产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则有所波动,专利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满足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条件的行业减少,范围呈集中趋势;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好协同性,行业种类较国家层面更为广泛;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但其产业总产值与专利支撑程度反差巨大,专利对产业的贡献未充分体现,应着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序参量指标权重,改进传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具有速度特征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综合测度模型。基于1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2011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水平及其演变状态与趋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发展水平较低,协同度在[-0.08,0.1]区间震荡。不同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计算机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较低,排名靠后;而医疗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稳定,排名靠前。此外,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除了通信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外,其他专利密集型产业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多数产业能均衡有序发展。研究结论以期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参考美国、欧盟及国家知识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现状,结合江苏具体实际,提出了一套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方法,构建了一套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采集2012-2016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的专利、商标及其经济数据,以及版权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具有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度高,创新投入及产出大,出口贡献大,经济效益好,劳动报酬高等特点。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泰尔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选取10个工业行业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细分行业,基于2013-2017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31个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bi-probit模型,深入分析规模、产业竞争及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促进了企业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且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更大;研发强度促进发明专利的申请,但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和我国专利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增长在带来工业文明与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见,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绿色增长,首先需要进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绿色改革与转型。因此,选取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其2011—2013年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了测度评价。研究表明:2011—2013年间,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绿色增长效率整体逐渐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保持0.9以上,波动较小,食品制造业等3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上升势头突出;根据绿色增长效率的平均值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了高低层级划分,并对处于低层级的产业趋势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结果,提出政策激励、整合行业资源、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以提高绿色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文献计量及产业情报分析,研究构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对贵州省各国民经济行业关键指标进行测算,分析识别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结合产业识别情况、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从(技术)供给面、(市场)需求面及(创新)环境面等三个维度研究提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路径,以期为建立省域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识别、分析和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情报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论视角,将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为技术创新环境、研发、改引、产出和辅助五个子系统,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耦合性,构建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选取专利密集型产业2012—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调耦合度总体偏低,且逐年下降,原因在于同产业子系统有序发展差异显著。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高,基本保持稳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低,且逐年下降。专利密集型产业在耦合分类区间呈"橄榄"型分布,低度和高度耦合区间数量少,中度耦合区间数量多,高度耦合区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最后,根据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论述了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Eview3.1)对工业总产值和发明专利授权数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专利这一技术创新的形式对经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反映我国企业运用专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年度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记录,组织成立课题组对我国工业企业的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开展了专项研究。本课题研究基于国家统计体系标准,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3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了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和经济效益状况。规模以上企业: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国家统计时,一般只对规模以上企业作出统计。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具备较为明显的专利优势,依赖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选取广东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产业下的若干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进行知识产权密集型情况对比,并通过发展现状、经济贡献及研发创新三个维度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SPSS工具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专利发展进行预测,为增强广东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截至2023年3月31日申请科创板上市的96家医药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调研了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专利的情况,发现了医药制造业企业专利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企业均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其全部授权专利,而没有披露处于审查中的专利申请;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其专利完全来自于自主研发;将近一半的企业,其发明专利占比在80%以上;绝大部分企业将一个同族专利在不同国家的授权都计入其所拥有的有效专利总数;所有企业在专利布局时都保护了3个以上的技术主题类型。基于目前企业披露的情况,发现医药制造业企业在披露专利申请、专利与主营业务的对应情况、海外同族专利、专利链接制度参与状态等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业企业各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指数的实证分析,比较各产业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指数,应用定性和定量宏观评估贵州省工业企业各相关产业受专利的影响和作用,为贵州省工业企业产业升级转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R&D投入对企业产出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论却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将技术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R&D投入对企业产出绩效的模型;采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28个行业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总体上制造产业技术能力在R&D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按照帕维特创新产业分类将制造业分为四类,发现规模密集型产业、专业化供应者产业技术能力中介效应显著,且是完全中介作用,供应商主导型产业、基于科学的产业技术能力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具备较为明显的专利优势,依赖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本文选取广东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产业下的若干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进行知识产权密集型情况对比,并通过发展现状、经济贡献及研发创新三个维度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SPSS工具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专利发展进行预测,为增强广东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我省轻工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轻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07年,我省轻工业已拥有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14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6户,从业人员2.3万名,资产总额为69.4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8.3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3.2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7935元/人·年。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06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36%,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分省区数据构建面板,实证结果证明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规模的扩张(表现为行业内的就业创造),而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又带动了配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在这种良性循环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会交织在一起。此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还会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大力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江苏省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参考前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提炼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各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做竞争力研究。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在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基础上,搜集统计年鉴数据,用信息熵模型法,从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扩散竞争力、隐性竞争力4个维度,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直接产出、间接产出等八个一级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排序,根据各维度表现评价结果对城市进行聚类讨论,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产业政策,对所处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相应的环节提升上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