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其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现状、留守儿童的两种心理倾向,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最后归纳出用爱浸润孩子心灵,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因无法支付城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之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歧视问题,往往会选择让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幼儿。本文立足于现实,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0-6岁)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别对留守幼儿家庭、学校、社会提出建议,以改善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留守儿童出现教育严重缺失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留守儿童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和谐。社会各界要加强协作,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略析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在这个综合性问题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我国目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其中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但是,更多的孩子却无法随父母流动到城市而只好继续留守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城市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存在诸多的缺陷。如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  相似文献   

6.
苏琦雄  覃桂林 《教师》2011,(24):124-124
当前,很多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纷纷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照顾看管,于是,留守儿童成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备受学校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纷纷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照顾看管,于是,留守儿童成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备受学校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通过对农村9岁~1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基于此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至7月对昆明市200个流动人口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部分孩子、家长、老师和民办教育行政官员进行了个案深度访谈。调查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边缘人”身份给流动人口子女带来了三种资源:第一种是农民身份的资源,第二种是政府赋予的新资源,第三种是流动人口子女拥有的体制外资源。“城市边缘人”身份实际能够给他们提供的资源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学前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公平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需要从政府责任、立法赋权、弱势补偿和规范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努力为儿童营造出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改善,还要依靠相关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使用自编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对河南省5所学校299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父母一起外出比例较高、外出年限较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学历较低;2.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流动幼儿是一个城市学龄前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地方政府负有责任为流动幼儿提供充足而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机会.对鞍山市城乡结合部两个区的调查表明当前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入园率较高,但以入收费低廉、条件一般的民办小规模幼儿园为主,所受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家长为孩子提供的学习资源很匮乏,家长不仅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的正确认识,而且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能力与技巧.为保障这部分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地方政府首先应将流动幼儿教育纳入全市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大力发展公办园,扶持民办园,改革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方式,坚持贯彻落实"三统一"原则,以保障流动幼儿学前教育公平.此外,地方政府、社会与社区还应多方开展关爱和帮扶流动幼儿及其家长的活动,以促进他们时城市的认同与社区融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学校教育和管理失控、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致使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为此我们要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家庭重视育人功能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流动,其中一部分人员的子女随着父母迁到城市接受学校教育,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流动家庭。由于老少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流动背景,老一辈是携带传统文化来到城市,他们在城市挣钱在农村消费;小一辈则是从小就开始在城市接受现代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正常的亲子关系,对此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有利于改善流动家庭亲子关系的建议.对促进流动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城市生活犹如动荡的浮萍,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而接受城市教育又面对许多的限制和障碍。只有从政策上解决好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才能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Active involvement by parents may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the success of school-based programs to prevent child sexual abuse (CSA). In China, little is known about parental understanding of CS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inese parent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with their children about CSA. METHOD: Six hundred and fifty-two parents of Grade 3 pupils of seven elementary schools in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completed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81%). RESULTS: More than 95% of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elementary schools should provide programs to prevent CSA and were willing to have their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such programs. Although nearly all parents talked with their children about stranger danger, they were much less likely to talk specifically about sexual abuse. Many parents personally lacked basic knowledge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perpetrators, the sexual abuse of boys, and nonphysical consequences of CSA. About half (46.8%) expressed some concern that CSA preventive education could cause their children to know "too much about sex."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from research in western nations, parents who talked with their children about CSA did not have better knowledge or more supportive attitudes to CSA prevention than did parents who said they never discussed CSA with their children.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firms and extends two recent surveys indicat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cept of school-based CSA prevention in China. However, given the apparently low levels of knowledge about CSA, even among those who talk about this problem with their children, future prevention programs should include community-wide efforts to educate adults to ensure that parental advice is accurate and hopefully,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