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为心学——论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对书法创作有重要影响。根据对书法创作活动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我们可以将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归结为五大方面:动机关乎书法创作的乖合,情绪酿就书法创作的气韵,思维提升书法创作的效能,气质影响书法创作的风格,价值观奠基书法创作的品质。关注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有利于我们创造出更符合科学规律和历史检验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4.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鉴赏增强创作意识,提升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培育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力求创作素材的多样化、创作道具的多样化、创作思路的多样化.教师运用主题式多样化、场景式多样化、故事式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创作教学,可充分挖...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是既相互矛盾又融合统一的。译者的再创作风格即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创作性改写。本文拟对《飘》的创作风格以及傅译本的再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分析文学作品中原作与译作在创作风格上的矛盾与统一。文章首先讨论创作风格和再创作风格的定义和实质,接着再从小说《飘》的标题、人名地名和小说中的对话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有矛盾之处,更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6.
二胡音乐创作在二十世纪后期进入繁荣时期,这种繁荣格局的出现主观上是因为大量专业作曲家加盟创作,客观上则是多元化创作技法的发展,即传统创作样式、现代创作样式、中和创作样式和移植创作样式.四种不同的创作样式有着各自具体内涵、艺术特征和意义.各具特色的多元创作样式不仅促使二胡音乐作品的百花齐放,也促进了二胡艺术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油画创作不可忽视的创作资源。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在高校油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的人物服饰、建筑风格、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观察和理解;研究和借鉴优秀的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确定油画创作的主题思想,收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草图的构建与审查;创作实践的跟踪指导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题材油画创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出现持续热潮,创作数量突飞猛进,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抗战剧的创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故事内容低劣、艺术水准低下、审美趣味低俗的雷剧、神剧频出。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整治、调控给抗战题材电视剧提供了较为清朗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氛围,为其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使其真正实现良性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从创作本身抓起,创作者要有端正严肃的创作态度,对战争与和平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9.
李微妙 《广西教育》2009,(9):114-115
自然人文景观与绘画创作关系密切,自然人文景观四季的光色变化为绘画创作者带来激情,为绘画创作提供创作素材;绘画创作是自然人文景观关呈现的表现方式,可诠释自然人文景观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自然人文景观和绘画创作浑然一体,新颖脱俗,应是绘画创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再度创作和审美实现对竹笛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竹笛艺术家的再度创作能力是审美实现的重要保证因素。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实现审美价值的必经途径,只有当一度创作的乐谱进入到再度创作阶段,竹笛艺术的审美功能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文章针对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再度创作的基础,以及再度创作的提高和审美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创新教育的素质内涵,即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而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到突破。从方法论原则出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其中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内核,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是教师完整人格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制约着教师教学创新与新课程实施,其结果必然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包括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信念、创新性格特征等方面。在教育实践中重视教师创新人格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在教师教育中重视师范生创新人格因素的培养,这对提高未来教师的教学创新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创造性人格的若干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探讨。创造性人格的内涵,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要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意志;创造性人格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心、独创性、灵活性、坚毅性等。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情感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之一。创造性情感以创造性认识为前提 ,以创造性需要为成分。创造性情感与创造性意志相互影响 ,相互调节。创造性情感既为个性心理特征所规范 ,又改造着心理特征。创造性情感的定势是由创造性情感转化为创造性性格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6.
This special issue explores the nuances of graduate creative work, the kinds of value that creative graduates add through work of various type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issues for creative graduates,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creative career identit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who are tasked with developing a capable creative workforce. Extant literature tends to characterise creative careers as either ‘precarious’ and insecure, or as the engine room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ever, in actuality, the creative workforce is far more heterogeneous than either of these positions suggest, and creative careers are far more complex and divers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The task of creative educators is also much more challenging than previously supposed. In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we commence by providing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reative labour debates, and the evidence for each position. We present the latest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that starts to speak to how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landscape of creative work actually is. We then introduce each of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nd indicate how they contribute to a more multi-faceted picture of creative activity, and the live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 of graduates from creative degrees.  相似文献   

17.
浅论高校教师创新素质的构成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事创新性的教育必须有一批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创新素质可以分解为创新精神结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高校必须在环境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新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地学教育,就必须实施创造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教师队伍,就必须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实施创造教育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首先,要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其次,要全方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第三,要强化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第四,要努力营造创造性的校园环境,实施创造型的学校管理;第五,实施创造型教育的关键是要有创造型的校长。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gives a condensed overview of important findings, methods, and theories related to scientific creativity. The topics discussed are grouped into the fourfol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eative product, the creative perso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creative situation.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and creativeness of the creative product are citation analysis and rating inventories. The section in the creative person presents findings on the presonality of creative scientists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across the life span. The section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revies a stage theory of the creative act. Remarks on the creative situation include of summary of factors conducive to creative achievement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discoveries. In one of two additional sections,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simonton's chance configuration theory—is reviewd. The second additional section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20.
崛起中的创意产业作为智慧型的新业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进行创意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意思维,营造创意的环境氛围,建立大学生创意实训基地和建设创意型师资队伍等内外兼顾的发展途径,能够极大地衔接创意人才的需求,并有效应对创意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