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在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历史轨迹是从传统的私有制、现代的私有制向现代的新型公有制转变。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来看,传统的公私之辨、义利之辨所突出的以公代私、重义轻利思想对近现代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产生排拒性。而建立在大生产制和新型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公有观和革命功利主义,扬弃了传统的公私观和义利观,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应当指出,现代中国所有制变革是曲折复杂的,传统的公私观、义利观对所有制变革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历史轨迹是从传统的私有制、现代的私有制向现代的新型公有制转变。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键角度看,传统的公私之辨、义利之辨所突出的以公代私、重义轻利思想对近现代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产生排拒性。 而建立在大生产制和新型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公有观和革命功利主义,扬弃了传统的公私观和义利观,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应当指出,现代中国所有制变革是曲折复杂的,传统的仅私观、义利观对所有制变革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在认识孔子的义利观时,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孔子是“重义轻利”,这一观点是有偏颇的。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孔子的义利观,正确认识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义利观思想,是在吸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思想的合理内涵并参考我国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儒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产生了自己学派的思想。西汉以后,儒家的义利观随着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传播开来,儒家义利观作为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通过梳理儒家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分析儒家义利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指导和启示,总结利用传统儒家义利观思想指导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期改良派人物在学习西方、振兴中国的探索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道德伦理范畴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以利为先、义利统一;民富即为国富;公私相得益彰、私为人之常情”等新观点,批判了传统理学在这些范畴认识上的绝对、片面性及实践中的残酷、虚伪性。这些新思想在当时起到了“吹皱湖水”的作用,还启发了后来的人们,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的先声。他们的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经济思想既有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义利观、恒产论、分工与交换和赋役思想。  相似文献   

8.
义利统一的事功思想是薛季宣经济思想的主要立足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薛季宣形成了他"义利统一、予民于利"的经济伦理思想,"核垦田、尽垦辟"的土地使用思想,"明法纪,本节用"的理财思想,"计税量科"的税制思想和边防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家富国富民经济思想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义利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婧  叶昊 《文教资料》2010,(29):208-2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现象已成为当前需要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而孔子“义利观”的思想精髓对我们解决问题能有所启发。孔子认为君子应“见利思义”“立人、达人”“欲而不贪”,由此.我们需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功利性,去功利化;应强调公利性,公私协调:学校、教师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是重要的时代工程。尤其是在科技、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且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尽管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本正确,但依然存在自私、功利主义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经济思想既有时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义利观、恒产论、分工与交换和赋役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义利观内容十分丰富,各种思想流派纷繁芜杂,其中尤以儒家学派的论述最为深刻和全面,且影响最为深远。儒家义利观所主张的“以义为上”、“尚义而不排利”、“先义后利”等思想不仅对铸造和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义利观出现了新的特点,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奉献与功利的辩证关系.积极吸收并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义利观思想的优秀成果,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建立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是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指出新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西方政治文化渗透不断加剧,中国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受到严峻挑战,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这些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探索对策,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传统的永嘉学派的义利观的取向以及其对瓯越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温州经济持续发展后出现的弊端,探讨新的义利观取向,从同为温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刘基<郁离子>的义利观分析探讨其对瓯越文化已起的作用和将起的作用,确定温州义利观的正确取向.  相似文献   

16.
义利关系是所有社会成员都不能回避的大问题,传统义利观的演变经历了由义利统一到二者对立的不同阶段.传统义利观不但含有丰富的利民、富民的思想因素,而且对社会中公利与私利、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充分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其施行变法改革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传统的义利观被他赋以新的内涵,使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因此招致理学家们的反对.他的义利观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入世色彩.义利观归根结底是社会各阶级之力量对比及经济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义和利的对立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是我国极富特色的传统义利论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义利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高度融合的结晶,是古老的义利观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义和利的辩证统一。认真学习和践行邓小平的义利观,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义利观,其基本内容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以生利以及涉及到维护统治高度的养民、爱民、惠民的民本思想。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当前重新审视孔子的义利观,仍有着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义利之辩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二千多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义利关系及其内容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决议的形式明确规定,要引导人们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内容和意义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思索:一、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在义利观上的基本思想是“重义轻利”。孔子就把“义”看作是人立身之本,主张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